忻州古城:古风经济“破际出圈”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袭一身纱襦裙,轻点额间花钿,漫步古城街头,穿越千年时光,感受服饰之美……当文旅的回暖遇上古风经济热,一大波历史朝代巡游景象发生在景区,在成为亮丽风景线的同时,也为景区贡献了人气收入。
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统称。早先汉服属于小众圈层亚文化,但近几年对大众来讲存在感已变强,大有从“圈地自萌”到“破际出圈”的态势。同时,它不仅成为一种备受年轻人青睐的服饰形制,而且逐渐从服饰层面的新奇兴趣转变为社会层面的文化复兴。点花钿,描青黛,一袭襦裙霓裳在风中轻舞,古风经济“出圈”,成为文旅市场新的增长点。以汉服为代表的古风文化正借新媒体东风“破圈”逆袭,忻州古城成为第一使用场景,古风文化跨界联动,其场景更好地满足了爱好者们的沉浸式体验。
城市凭借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逐渐成为华服文化高地。“适合穿华服的城市” “一眼千年游忻州古城”“来忻定要体验各朝服装”“宋制明制发型”“汉服亲子照太美了”“电影感满满的写真”……在抖音、快手、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商家通过图文、视频、直播等形式,整合极具多样化的资源进行分享传播。谁在消费华服和华服文化?Z世代年轻人是消费主体。随着“95后”“00后”逐步走向经济舞台中央,成为国潮消费的主力人群,进一步释放了市场潜力。
齐腰襦裙、琵琶飞袖,穿着古装的年轻人通过传统文化“破圈”“出圈”,撬动着庞大的体量。既丰富线下场景和体验,又通过社交网络分享实现在线“种草”,因此,越来越多的景区开始引入服饰要素,让游客和景区因服装产生更多连接,为景区打造更多产品和营销提供机会。服装打卡、佩戴首饰正成为“服饰+景区”的常规玩法,而“景区+华服文化节”则成为日渐盛行的新潮流。
借力文化,忻州不仅从众多古城中脱颖而出,吸引了大量文化爱好者的关注,也塑造了更具文化魅力的品牌形象,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聚焦小众兴趣圈层的文化品牌活动已成为近年来目的地营销的重要抓手,体验是吸引力核心。古风热升温不仅源于传统服饰装扮的古韵之美、古装剧IP的拉动,背后蕴藏的更多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如今,“古风+景区”跨界联动的新格局逐渐形成,区别于单一的景点“打卡式”旅游,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的旅游方式成为了年轻人趋之若鹜的内容。
通过传统文化赋能景区体验,更需要在现代语境下“活化”传统,打造场景,让文旅不再是没有灵气的景物叠加和走马观花的浏览,而是可以沉浸其中的文化体验,结合每个景区不同的场景空间,定制匹配的体验项目,为广大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传统文化的体验探索不能流于形式,更需要关注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的社交传播属性。当游客在拥有了良好的参与体验感,收获了具有“社交货币”属性的作品或知识,愿意将自己的体验与人分享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高品质的融合消费体验。
过去,旅游要素集中在“食住行游购娱”上,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衣”字。衣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化身游客与旅游之间的情感介质,不仅能增强旅游的仪式感,还能带来更具深度和高度的情感体验,激发游客心里的家国情怀。从社会层面来说,传统文化已成为年轻人表达自身情感与价值的“文化新宠”,而这正是文化自信的最佳体现之一。目前在年轻人中,动漫、游戏与古风爱好者占据相当比例,随着传统文化热潮的持续升温,以及国潮古风等社会热点的涌现,各种节日、活动不断影响着年轻群体的社会审美与流行趋势,他们从中获取了一种文化认同、身份认同,甚至是精神契合点。
从文旅发展来说,传统文化的“活化”最终需要“落地”,需要转化为游客能实实在在感受与体验到的产品,在“衣食住行游购娱”中感受文化熏陶并与之产生共情。提炼IP故事,对元好问、貂蝉进行深度挖掘,提炼核心意象,将之转变为动人的故事,再通过实景演出或短视频等方式,借助新媒体平台输出传统文化内容。营造IP场景,结合忻州自然地理风貌建筑,构筑古风文化打卡场景,创造一批聚集人气的新的旅游体验点。打造IP产品,基于内容策划系列旅游产品,实现文化流量从塑造、深化到变现的全生命周期培育,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带来超传统产品或活动的市场影响和经济效益。
找到并创造传统文化与消费群体之间的“融点”,核心在于寻找到“文化之魂”。以硬核文化作为卖点吸引人的景区与目的地不在少数,忻州需要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塑造与提炼文化价值,并将它转变为独一无二的文化内容标签,再通过合适的、有趣味的讲述方式与传播形式扩散至大众,最终形成精神家园的共鸣。
责任编辑: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