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的“新生”(下)

2021-05-07 来源:忻州日报

  “五一”小长假到了,超七成的人选择自驾跨省游,租车订单同比增长了126%。但也有人选择不出远门,在“家”放松身心,在省内逛古城、赏民俗便是个不错的选择。

  从平遥古城20年长盛不衰,到全国各地纷纷上马古城项目,说明消费者对古城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但是,古城建好了,如何让它火起来,并长久地活下去,实现建设初衷,这考验着经营者的智慧。

  因地制宜

  创建个性化创意古城

  古城见证担当、见证历史;活化改造,承载文脉、承接未来。

  经常逛古城、体验文化民俗的游客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古城项目都会火起来,有一些即便一时火起来了,却没有持续下去。

  对此,山西省委党校省情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玉兰认为,我们应当高度重视避免进入同质化发展误区问题。就山西来看,北部和中部,特别是北部很适合发展古城。因为山西的北部地势开阔,且冬季比较寒冷,古城的温暖和厚重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这种模式并不一定要推广到全省。比如说,山西东南部的晋城是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更适合结合传统古堡等特色来开发山水庄园;再比如山西南部的运城和临汾,更适合开发大型的生态农庄。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避免把自己的比较优势变成发展的劣势,落入同质化发展误区。

  如郭主任所言,避免同质化其实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那么,如何体现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忻州古城用自己的成功诠释了这个道理,那就是讲好自己的故事。

  忻州有14个县(市、区),每个县在忻州古城里都有一个主题院落,院子里充分展示了14个县(市、区)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及特产,从而把在地文化和市场开发做了有效结合。

  忻州古城策划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嘎说:“其实,我们在做古城的沉浸式演绎时,也结合了在地文化。比如说,貂蝉是忻州人,我们就开发了‘貂蝉拜月’项目;忻州温泉丰富,我们便开发了温泉酒店,还依托五台山禅修院落进行设计等。”

  同样,太原市龙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文旅产业总监高伟伟认为,特色和创意是避免同质化的唯一途径。他们在打造太原古县城时更注重独特的业态和产业链。比如国潮项目里有一个百星百匠的创意,是把一百个明星和一百个非遗匠人结合,努力把国潮做到极致,同时将带货直播间“搬”到国潮乐园,定期到古城开展线下促销活动,开启线上线下联动,玩转非遗产品。

  以业养城

  赋予古城更多生命力

  差异化、独特性,或许能让古城火起来,但要想长久地活下去,就必须赋予古城更多生命力,而不是只注重古城的旅游功能。

  如何破解这个问题?专家一致认为,可以以业养城,用产业来供养古城。

  郭玉兰说,以业养城,首先要对古城里面的业做一个精心选择,让古城的业能够真正和古城的发展相适应,让这些产业赋予古城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平遥古城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就是通过先进创意加上不断的品牌创新。诸如平遥国际摄影节、国内第一部大型室内实景剧《又见平遥》、平遥中国年以及平遥国际电影展等等,如此让自己拥有了持续不断发展的生命力,有了持续不断的品牌效应。

  和平遥古城一样,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忻州古城特别策划了2021年忻州古城文创艺术周,以文创方式来做好忻州古城生命力的持续,讲好忻州的故事。在太原古县城,有一个沉浸式体验项目,这是和故宫以及凤凰科技共同合作,复原光绪皇帝的大婚情景,并做了主题馆、生活馆。

  “之所以做皇帝大婚这样一个项目,主要是想把婚庆产业引入到太原古县城,通过该项目,让年轻人爱上中式婚礼、中式婚纱照,从而把婚庆产业辐射到全太原乃至全山西。”高伟伟解释说。

  文化赋予了古城内涵,对于一座古城来说,文创产品和文化产业都是必不可少的。将文创产品和文化产业发展下去绝不是简单的事。

  陈嘎认为,文创包括从一个产品IP的提出,到整个产品的打造再到后期的推广行销。他提供了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种思路。众所周知,忻州是中国的杂粮之都,很早以前杂粮的销售大多停留在销售原材料上,且价格很便宜。现在,可以通过简单的文创方法,通过文化的植入和创意创新的做法,让产品获得议价空间。

  在太原古县城,高伟伟将国潮公社分为国潮乐园和国潮产业园。国潮产业园就是为国潮乐园来做配套,国潮产业园里面研究出来的好游戏、好玩法、好项目,会适时放到国潮乐园里进行体验,如此相得益彰,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新想法、新项目、新产品。

  城市更新

  让古城持续遗存且宜居

  古城的修复是山西转型发展的比较优势和重要内容,也是“游山西读历史”最生动的体现。那么,是不是有了独特性、有了文创产业,古城就能够长久地活下去?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副总规划师张广汉认为,从全国和全世界的古城来看,真正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是历史文化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本身。而且古城里依然居住着老百姓,所以保护真实的历史遗存和保留原居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或者手段。

  “其实就是宜居问题。”郭玉兰说,古城的宜居有很多经验,也有很多模式。保留原居民就是其中一种模式。我们现在可以不必拘泥于这一种形式,不必过分纠结古城保留的是不是原居民。实际上,很多古城修建之后会重新移民进去,这些人和古城现有的产业、店铺密切相关。他本身既是古城的居民,也是古城的工作人员、店铺老板员工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古城的活化,也是“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到的城市更新。

  不同于聚焦基础设施更新的旧城改造,城市更新是产业、文化、环境、基础设施、居住条件等要素的同步更新,是把美术和艺术融入到城市规划中,通过建筑的改造、街景空间的营造、业态的引入和升级,用文化激活城市,织补城市功能,提升人居环境,推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

  忻州古城的改造活化便是一个城市更新的样本。

  陈嘎说,当初在整个古城修复的过程中,忻州古城把原居民先迁出去,然后再做完整的古城生活配套、设施设备,重新修建以后又把原居民请进来。严格来说,修复后的忻州古城成了一个帮助手艺人创业、立业的平台。原居民有手艺的可以回到古城来创业;无技能原居民可以回到古城来就业,比如环卫队伍、安保队伍等。整个古城里面的建筑形态大多以院落为主,回到古城的居民可以在邻街的商铺做销售,同时可以在后院居住。

  当前,城市更新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再开发;第二个是整理整治;第三个是保护。

  “太原古县城的修复,主要是保护和改造,是太原城市文脉打造的一部分。太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城市改造是要增强历史文化自觉,做好文物遗存的具象化和活化,体现厚重的城市文化。”高伟伟说。

  千年的古城,遍地的美食,很多人来古城是要享受历史的厚重和沧桑,感受古今不同的生活节奏和舒适休闲,所以古城的修复应该既宜游,更宜居宜业,还要更智慧、更便利、更科技,这样的古城才能生机勃勃。(任志霞)

  (内容源自山西卫视”转型进行时“)

责任编辑:闫泰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