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教育工作亮点频现成果丰硕

2018-12-24 来源:忻州网

  ——推动县域教育发展,解决突出问题。指导各县(市、区)按照重新核定的义务教育学校规模规制,逐步实现初中办学规模在4-6轨、不少于2轨不多于12轨,班额在35-50人。撤销小规模学校、教学点280个,校改点53个,合并学校12所,新建学校2所。忻州城区在新建完成忻州一中北校区、长征小学、市实验幼儿园的基础上,开工新建雁门小学、十四中、和平小学,改扩建十二中和第二实验小学,有效改善学校布局问题,满足城区居民就近入学的需求。大力推进集团化、联盟校等办学模式改革。市直长征小学和十三中,实验小学和十二中联盟办学。各县(市、区)成立67个联盟学校,覆盖539所学校。联盟校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共同教研、统一考核管理,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不断放大优质资源总量,在动态发展中提质增效,全力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实施“强腰工程”,对初中学校强化教育管理,加强教学业务指导。落实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进一步稳定各县(市、区)初中生源,引导学生在本县、本校就读,控制盲目择校,促进初中教育均衡发展。落实消除大班额规划,今年定襄、五寨、河曲3县消除了大班额,全市大班额剩余143个,剩余大班额在2020年基本消除。定襄、繁峙、原平、代县4县(市)消除了超大班额,全市消除超大班额的省定任务全部完成。印发了《做好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对各县(市、区)义务教育新生入学工作进行政策指导、宏观管理、协调服务。对城区适龄入学儿童进行摸底,合理调整学校服务区范围,细化入学政策,依法保障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相对就近的原则”,简化入学手续,保证“同区域同待遇”,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或同住子女全部按时入学。继续在全市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下发了《忻州市教育局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的意见》,严格规范中小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和课后作业量,同时依法依规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活动,多管齐下治理“择校热”“大班额”“课外负担重”等突出问题。

  ——着力提升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考改革。全面实施《忻州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提升计划(2017—2020年)》,坚持“控规模、强质量、创特色”发展思路,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及招生计划,严格控制20轨制以上和4轨制以下普通高中,统筹公办、民办协调发展,促进市域内普通高中总量、规模可控,布局合理。各高中学校对标整改,改善办学条件,基本达到了省定办学条件标准,区域、城乡、校际办学条件差距逐步缩小,贫困地区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提升。

  ——推进县级职教达标建设,服务经济发展。该市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以“培养与培训并重、长期与短期结合”为指导,不断加强职教中心建设力度并开拓多元化办学新格局,逐步建成以职教中心为龙头覆盖县乡村三级区域的职教网络体系,进一步强化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培训水平,彰显了职业教育综合性、多功能性的办学特点,使职教中心成为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平台,提高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该市河曲县职教中心等11个县级职教中心先后通过省级督导验收,被授予“山西省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达标县(市、区)”称号。

  ——加强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完善资助体系。为扎实有效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助力脱贫攻坚,不断完善机构建设,充实人员队伍。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开展政策宣讲进校园活动。统筹力量,开展教育专项督导检查,对评选认定环节、资助档案管理、资金落实情况实行动态监管,有效加强了各级各类资助政策的规范实施、全面落实。同时鼓励各县(市、区)动用地方经费,扩大资助面,努力实现资助全覆盖。全市已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完整的资助体系,确保贫困家庭“不因贫失学,不因教致贫”。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彰显办学多元。为了支持和规范全市社会力量办学,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该市印发了《关于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为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由教育、民政、人社、工商(市场监管)公安、消防、城管和乡镇(街道)、社区等相关部门联合,对全市573所校外培训机构开展集中整治。

责任编辑:fuqiang

上一页 1 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