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六关雄峙 千载辉煌

2023-10-16 来源:忻州在线

  舆情忻州10月16日消息 忻州明长城的六关雄峙,除闻名于世的雁门、偏头、宁武三大关外,还有平型、龙泉、石岭小三关,虽说不是大的军事防区,但进一步加强了晋北一带的长城防御,起到拱卫京畿保卫太原之作用,而且为雄关文化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图片

龙泉关长城和关城遗址。杨峻峰摄

  平型关是内长城上的重要关口,在繁峙县平型关镇境内,为雁门关所辖十八隘口之一。由于地处晋冀咽喉,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防御区,具体分关口关堡和关城两个部分。

  平型关最早建设的是平型关的关口(也叫岭口)和关上的一座小堡,古叫平型岭,坐落于高阜山岭之上。明洪武六年(1373年),为了防止蒙古人由恒山一线突入内地,在代州设2处巡检司,繁峙县设置3处巡检司,其中平型岭口巡检司,就设在这座小堡内。

  从关口南下2.5公里是现在的平型关村,是一座明代军堡,也称平型关城。明正德六年(1511年)筑土堡,嘉靖二十四年(1544年)大规模修筑内长城时重修此堡,并在关岭上修建了关楼,此地正式称为平型关。万历九年(1581年)关城包砖,天启七年(1627年)再度重修。

  关城周长1公里余,城墙高10米,东西南北都有城门,在当时是建制较高的军事堡寨,设守备1员,百户1员,征操马军500名,守堡旗军184名。除山西镇派驻本关的军士之外,此地的驻军还很多,山西镇以外的其它镇和山西都司管辖的其它卫皆派兵在此驻扎,协助山西镇雁门关守卫平型关,保卫京畿和中原。比如嘉靖年间,山西都司的平阳卫、潞州卫、汾州卫等派驻官兵7250人驻平型关,宣府镇派兵3000名驻扎平型关,应援吴王口,可见平型关战略位置之重要。

  现在的平型关村成为一个颇具边塞风情的旅游村,关城北门和瓮城保存完好,城墙基本完整。城内民居古朴,古碑屹立,街中心还有一座过街戏楼,增添着古风古韵。关口上的关楼前几年圮毁,近年复修了新的关楼,为明式风格,飞檐斗拱,甚是雄伟。同时复修了关口两边的长城近千米,再现了明代雄关的辉煌。平型关因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平型关伏击战而驰名中外,现在关北建有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为红色旅游景点。

  龙泉关位于五台县和河北省阜平县交界处的山岭上,在五台山东南30公里、石咀乡东10公里处的太行山脊,是晋冀咽喉,当地叫长城岭,是明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关口,也是守卫京畿的军事要塞。史料记载龙泉关段长城始建于北魏、北齐时期,明代成化和万历年间大规模修建。如《畿辅通志》等史书载:龙泉关明正统二年(1437年)始建,景泰二年(1451年)又于西北筑上关城。天顺二年(1458年)及成化十二年(1476年)皆添设官兵戍守。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改筑关城,守御益密。明万历四年(1576年)重修。龙泉关长城是沿太行山南下的蓟镇长城,和忻州明长城的外三关不在一个军事防区。嘉靖三十年(1551年),蓟镇所辖长城中分出昌镇和真保镇,龙泉关后归真保镇管辖。

  龙泉关是京畿通往山西的东大门,备受皇家重视,关门上显示皇家气派的巨大石条就是明证。龙泉关长城皆为石砌,长城墙体为不规则石头垒砌,保存完好,部分段落的女墙犹存。关门高大气派,为锤錾加工过的巨大条石垒砌,最长的近五米,用料和工艺皆十分震撼。

  龙泉关分上关和下关,关口和关城在上关,下关亦有关城,两城相互呼应。上关在长城岭上,按山势的披水流向划界,上关就在五台县境内,在历史上属五台县的辖区。据《五台县志》载:“长城于石咀乡与河北阜平县交界的长城岭,长城岭关隘从城垣通过,全长四华里,关隘东下十华里处有龙泉关。”关岭上有一株唐松,传为杨六郎的“挂甲树”,附近还有杨六郎马刨泉,关西五里处有六郎校场塔、孟良焦赞塔等。龙泉关的下关在长城岭东十余公里的阜平县龙泉关村,虽堡城残破,但古风犹存。

  石岭关位于忻州市区南20公里处,忻府区关城村南一公里处。自唐代以来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是保卫太原最重要的军事要塞。在历史上是忻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其“石岭晴岚”为忻州古八景之一,金元文宗元好问、明代学者张铣以及地方大儒党承志、忻州知州杨维岳等文人墨客曾写下歌咏石岭关的诗数十篇。

  据清光绪《山西通志》载:“石岭关,在太原府北一百里,唐以来旧关也。明设巡检司,今仍之。其南为狼马涧,历大盂、柏井、黄头寨、阳曲湾以至会城,皆隘道也。北逾岭有关城镇,在忻州南四十里,并设汛。”据史书记载,石岭关历史上一直隶属忻州管辖,关下有忻府区的关城村,即史书记载的关城镇或汛,就是守关将士的营寨,同关口为同一防御体系。关口在1958年划归太原市管辖,关城仍为忻府区管辖。

  石岭关地势十分险要,因东靠系舟山,西连官帽山,两山耸立,险峻峭拔,形成了关隘狭窄、南北通行的咽喉要道,是历代太原通往忻、代、云、朔诸州的必经之路。石岭关的特点是关横东西,路纵南北,险峻的关隘与峭拔的山势融为一体,拒守一方。关洞细窄阴暗,山坡引道坡陡弯急,给人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感,因此历代为兵家据险必争之地。现在关城部分墙体和北城门保存完好,山上分布有抗日战争时的山西军队抗日修筑的碉堡遗存。(杨峻峰)

原标题:六关雄峙 千载辉煌

责任编辑:丁丽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