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寨县民俗文化梳理之芦芽山取水

2018-01-20 来源:五寨政府网
芦芽山雄踞五寨,在县城正南60里处,自古就是五寨及周边各县祈雨的主要场所。据清乾隆时五寨县令秦雄褒所撰《芦芽山神庙碑》载:“凡物之大者,其神必灵。芦芽在恒霍之间,其形独高且大。恒霍之神既灵,芦芽之灵亦著。余奉命,令兹山下,五六月间,见方数百里内,入余境而祷雨者纷纷。询之土人,曰:旱甚,往芦芽汲水则得雨。乾隆庚午夏,五邑亦旱,土人请曰,必祷芦芽山……乃炷香虔祷,为民请命。未越三日,澎雨大沛,槁禾皆苏”。这是一幅活灵活现的芦芽山取水图。晋西北民谚曰:“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其实神池、五寨、岢岚、偏关亦然。这里地处高寒,十年九旱,无霜期短,靠天吃饭。每逢夏季干旱,求神拜佛降雨,早已成为习俗。一般是五寨及河、保、偏、神、岢各县到芦芽山取水,必是第一天宿店坪(店坪:芦芽山脚下的山村,北距县城40里,南距芦芽山太子殿20里,历史上因取水或上山放牧者多住宿于此,故名店坪),第二天一早上山;而宁武(历史上为宁化所)上山取水则是先进我冰口洼山口,再从我北坡登山(因芦芽山朝宁武方向为绝壁,又太子殿庙门为北向)。方数百里求佛降雨的形式是相同的,普遍叫祈雨,五寨叫取水。五寨民谚:“伏里没雨,谷里没米”,夏天缺雨是最要命的!因取水的主场所芦芽山就在本县之故,所以自古以来,五寨取水规模之大,花费之多,时间之长,居各县之首,几乎是全县总动员。

一、张贴黄榜以告万民

取水为群众性的自发行为,一般由县城“五大社取水会首组”筹办。三关一城各为一社,商会为一社,合称五大社。牵头的是南关会首,因座落在南关的“三官庙”(三官职司: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是举行取水活动的主要三个庙之一。取水前,各会首碰头,议定取水,择吉日设坛并张贴黄榜。以民国二十七年取水黄榜为例:

取 水 黄 榜

夏至已过,久旱不雨,赤日炎炎,闲云悠悠,险有遭灾之象。经五大会首合议,拟定于五月二十六日上山取水,普救万民。望各社民众、各行各业踊跃参加,并按行会各负其责,各执其事,不得怠慢。
禁令如下:
(一)在取水期间不准任何人屠宰牲灵。
(二)不准铁匠生火打铁。
(三)不准唱戏,禁止娱乐活动。婚事移日,丧事从简。
(四)出门不准穿鞋,人人赤脚行走;不准戴草帽,头戴柳圈帽。
(五)家家户户在家设坛,供奉神灵、拜佛祈雨。
以上五条,望严格遵守,不得违犯。

五大社取水会首组
民国二十七年五月二十日

黄榜一式三份,在城内十字街,东关桥头起,南关三官庙各张贴一份。

二、请善雩

善雩(yú),古代为求雨祭祀之善祷者。善雩在五寨,就是为取水而自愿站出来行好积德做善事之人。一般来说群众要挑选居民中德高望众、智勇双全、忠厚老实之人来担当此任。一旦某人被乡亲们选中,本人是万万不可推辞的。这里既有“神灵不可违抗之虔”,也有“受万民之托,无推卸道理”之意。善雩一般是世袭的,父亲是善雩,到年老体弱,老百姓往往又选其儿子为善雩。这既是对其父以往表现的肯定;又是对新一代的重托和厚望。在乡民间,有几代人都是善雩的,这又说明此等人家具有很高的威望,在乡里是“信得过”的望族。民国年间,五寨有影响的善雩有李继成(南关人)、王玉喜(东关人)、郑六、周双金(城内人)等。五寨最后一次取水是一九四六年。
五寨县城取水,共得请善雩十二名:芦芽山太子殿四名;东雪山龙王庙四名;南关三官庙四名。其中每个庙又遴选出一名为首者叫“装水善雩”,也就是小组长。芦芽山太子殿组长是取水活动中的首要人物,公推为“大善雩”。无论哪个善雩,都要由五大社会首身穿长袍马褂,全新衣服穿戴,一行七、八人之众,代表万民前去善雩家中请求:“某某善士,我等受万民之托,特前来尊请您,行大善之德,救众生于水火之中,上山为民取水,请受我等一拜!”然后给善士三拜九叩首。
善雩请到后,要集中进行清洁等项准备工作:剃光头,沐浴洁身,剪净脚手指甲。然后头戴黑布软盔(用黄纸叠成双三角蝴蝶型,用黑布条将头紧裹),形象有点像古装戏中的武侠人物。身穿黑色宽阔衣裤,袖口、裤腿用黑布带子缠紧,精神抖擞,庄重肃穆。善雩从此便走上赤脚求雨之路。

三、取水瓶

取水瓶是取水用的最神圣的工具。用黑瓷椽头瓶(圆柱型,下粗上细,约八寸高,直径1.2寸)两尊。先用白酒洗净,炆火烤干。再用红布缝制的紧身布袋装之,并用一根红布腰带将两个水瓶系在一起,挂在装水善雩的脖子上,两瓶同悬于胸前。再用黄表纸缠住三柱黄香插入瓶中,装水善雩随时观看黄香潮到某个位置,计算方法叫“给几寸雨”,用卧指来计算:一卧指代表一寸雨,卧四指实际有二寸雨。整个取水进程中,水瓶之水一直被视为“神水”,除行路时挂在善雩胸前,其余时间都放在三官庙的神台上。出马阅城时,要放在水轿之中龙王爷的面前。唱罢谢雨戏后,再送回芦芽山青龙池中。

四、设坛、上山取水

三官庙是取水的大本营,即是整个取水活动的总指挥部。在三官庙的正殿前,把九张高桌垒起来,用红布四周罩住,将“龙王爷”木雕塑像请上高台,下边设香案昼夜焚燃,整个三官庙用黑布围起来,不许闲杂人等靠近,外面人来人往,里面香烟缭绕,氛围静穆、布局壮观,这就是设坛。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按黄榜上确定的时间,卯时三官庙会首们上香,敬纸,鸣炮……各路善雩全副装束,由会首们给神灵三拜九叩首后,诚送善雩上山。
芦芽山太子殿为主祷堂,有善雩四人,其中大善雩一人。随员有:伙夫一人;打击乐队三人(锣、鼓、钹);跑水联络员一人。四个善雩同时跪拜求雨,轮流祷念。祷语是:“佛祖爷爷佛,佛祖爷爷福、佛祖爷爷阿弥陀佛”……乐队固定节奏敲打:“梯哩咚,梯哩咚,梯哩咚咚梯哩咚……”三遍奏完,善雩上香、敬纸、重新祷告:“佛祖爷爷佛、佛祖爷爷福,请下山来救万民,快施好雨救生灵……佛祖爷爷开慧眼,禾苗枯萎要成灾……佛祖爷爷佛,佛祖爷爷福,佛祖爷爷阿弥陀佛……”接着又是“梯哩咚,梯哩咚……”如此反复,昼夜不停。
太子殿的善雩非常受罪:一旦入殿跪拜,昼夜不得卧睡,六十里山路赤脚走,遍地碎石,有的地段石缝里长满棘针蒺藜,每走一步,鲜血流渗,走到半山腰,已是满脚“燎泡”……千般苦,万般罪,善雩们有一颗赤诚的心支撑着:身虽受罪心里甜,我为万民去取水。
无论哪个庙上的善雩,饮食都是一个标准,每天七颗红枣加三碗开水,七八天后,饿得头晕眼花,路也走不动。
除芦芽山外,东雪山龙王庙,南关三官庙,取水时做法都相同,人员编制也大体一样。三处同时求拜,哪路神仙赐雨下来都是好的。三处跑水员天天在店坪碰面,晚上向三官庙会首们汇报。
三官庙的善雩也很辛苦,每天清晨,两人庙上跪拜,两人上街“行香”。所谓行香就是满城转大街小巷给各个庙上的神敬香。如去城隍庙、娘娘庙、财神庙、关帝庙、火神庙、河神庙等二十六座寺庙。
从设坛上山取水开始,如果三天内不下雨,从第四天开始,县太爷就要亲带随员三至五人,亦是头戴柳圈帽,短衣打扮赤脚亲临三官庙,给众神行三拜九叩首大礼。口中还念念有词:“求神灵保佑我五邑,降甘雨为万民解忧”。只要没下雨,天天早晨如此,直到下雨为止。这充分体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与百姓同甘共苦的父母官德望。
无论哪个庙上的善雩,从上山取水之日起,若三日后无雨,为对神灵表示忠心,必须自己许愿受罪。主要刑具有以下七种:
1、灸香戒——用粗黄香整捆点燃,放过烟后,插入小米中淹灭,使其成为黑炭质,取其中一寸长短,点燃后,放到善雩的胳膀上,任其燃烧,不得叫苦。这是每个善雩都必须体验的最轻的自罚。
2、钢刀过关——用锋利的小钢刀(3寸长,0.3寸宽),善雩将小胳膀上肌肉提起,然后将钢刀穿过,必须烧完一炷香的功夫才能取出。
3、穿牙齿子——把钢刀锉成锯齿型,同钢刀过关一样做法,但比钢刀过关更痛苦,往往将善雩臂上的肉一片一片撕碎……鲜血滴满地,让人心流泪。
4、戴榆木大枷——用榆木特制,大约有三十斤重,将双手一起拷起来。同古装戏里人犯所戴之枷一样。
5、铡草刀——将铡草刀刃锋对着善雩脖颈,三至六口捆在榆木大枷四周,总重量80至100斤,力不挺身,残不忍睹。往往需要两名壮士两边帮枷,否则根本坚持不下来。
6、脊背肉拉草绳——用一根枯黄青草拧成的草绳,将其拴在铁勾子上,然后把铁钩子钩到善雩脊背的肌肉上,草绳拖在地上由善雩拉着走……每走一步揪心揪肺,观众看后,泪流满面。
7、拴铁链——几十斤重的大铁链,有时拴在善雩的两脚腕上,有时直接放在榆木大枷上……压的人喘不出气来。
如此真诚的自愿惩罚自己,为得是总有一天感动佛祖,给万民降下雨来。一般取水总是有雨的,纯粹不给雨的时候,基本上没有。
几个庙上的善雩,都是轮番抢受以上七种刑具。在往后几天的出马和阅城游行时,善雩还都要带刑具亮相,这种场面相当悲壮,让人看了格外产生同情感,民众的信心更加坚定,对神灵的崇拜更加深厚。
取水在正常情况下,四、六天老八天一定给雨。但也有特殊情况,有时突然给水八寸,怕造成水灾,还不敢要。必须磕头祷告,将水退回一半去。待给到四寸左右雨时正好,赶快通知指挥部有雨了,准备下山。这是天大的喜讯,就赶快张贴黄榜,通告全县,准备接水。跑水员沿街敲锣呼喊:“佛祖爷爷给雨啦,善雩明天下山啦”……

五、下山,歇马三天

取下水来,万众欢腾。乐队领头,由会首若干人,穿长袍、披马挂,亲自到旧堡黄土湾迎接善雩下山。舁绿色四人小轿子,上边抬着龙王爷,龙王爷怀前放置一块木板,板上挖两个圆洞,将取水瓶固定在上边。这里等着一班鼓手,一班和尚家。简单的吹奏一番后,当天申时回到三官庙,将龙王爷与取水瓶一起请到正殿神台上,歇马三天。这三天时间,做好出马前的准备工作。同时让善雩们补充营养,调理身体,天天吃烩豆腐、小炉儿饼子。

六、出马三天

出马是取下水来后,进行的游行庆典活动,同时也是周围各村迎接雨水(叫接水)的活动仪式。(有时好雨已经下透,有时正在下着,有时暂时没下),无论哪种情况,庆典活动照原计划进行,这是对神灵的虔诚,是雷打不动的事情。
第一天,东出马路线——从三官庙出发,路经李家口、旧堡、周家、小口子、葛家、右所、老牛坡、李家坪、东紫寨、西紫寨、前所、东关。
第二天,西出马路线——从三官庙出发,路经河湾、小辐车梁,峤峪,大辐车梁、小寨、水口头、梁家坪、孙家坪、阳坡上、西关。
第三天,北出马路线——从三官庙出发,路经中所、张家坪、夏家洼、胡会、石咀头、坡底、东鸡儿洼、西鸡儿洼、东坪、城内、南关。
取水队伍所到之处,村村组织小型队伍迎接,叫“接水”。有两层意思,一是拥护此次取水行动,二是让自己村里所辖地亩普降喜雨。
接水队伍组成:本村站牌,小型乐队,抬着本村龙王爷,怀中抱有本村接水瓶一个,里面插有黄香三炷,用黄表裹着,视给自家村中雨量多少。由三至五名执事,五至七名歌童。较大的村社也有百十号人接水。小型队伍正方向转出马水轿三圈,乐队吹奏,接水完毕。
出马队伍的组成有十大方阵:
1、黄龙旗队——有黄龙旗八面,由八个剽悍壮士举旗组成。旗为三角形,周边镶有各色锯齿形装饰,中间为“龙”的刺绣图腾,旗的底色为正黄色,所以叫黄龙旗。
2、全副銮驾队——金瓜(立瓜)、银瓜(卧瓜)、朝天蹬、金钢、钺斧、龙风扇。每样两尊,取成双成对之意,由十二个人举着,排六对向前行走,很是威严壮观。
3、圣旨、神印——从民间选两匹非常漂亮的大白马,黑色鞍鸾,黄色彩头缨子,马尾巴戴黄色布扎的大花。由两名身着蓝色道衣的阴阳先生骑着(五寨的传统是由张姓和周姓),张姓背黄色方型大印,周姓斜栏背圣旨,由“牙子”(牲口交易员)派人给牵着,取其“天意授恩,普降甘霖”之意,无论哪路神仙都不得轻举妄动。此方队庄严肃穆、稳重大方。
4、站牌方阵——今天出马所要经过的村庄之名、都用大红纸写上,贴在长方形木制牌子上,每人举一个。下一个站轮谁家接水、此牌子就走在站牌方阵最前面,其余牌子列队前行,显明突出,秩序井然。接水时,本村的站牌领路,围着水轿转三圈。
5、鼓乐队伍——和尚8人,演奏乐器有:管子1人,笙2人,笛子1人、铃锣1人(铃锣由四面小悬锣组成,基准音为6532)、鼓1人、铰子小钗1人,诵经1人。有些小乐器随时由吹奏人员、诵经者兼任。演奏的佛曲主要有:《西方赞》、《千声佛》、《十报恩》、《富贵图》、《两枝梅》等。
鼓尚家(八音会)6人,演奏乐器有:锁呐2人(主奏、和声)、鼓1人、锣1人、叉1人,小锣代木头1人。一般演奏曲目有:《大得胜》、《五供养》、《柳青娘》、《二姑娘探病》、《老鞑子射箭》、《大进军》、《一枝花》等。按传统习惯,鼓尚家放号,请和尚家先行演奏叫“入禅”,然后两家轮番演奏。结束时,和尚家“放四声”之后,鼓尚家放号,宣告当日演奏结束。
6、神马——就是载神之马。这匹马要在全县选最出色的、纯白色,英俊高大,不许有一点杂花。红鞍鸾头,红彩头缨子,尾部戴红色大绣球。取红光普照乾坤,吉祥如意,年年有余之意,白马浑身贴满黄表纸条,纸条上写满各路神仙之名讳,都是一大早从各自的庙上由善雩分别请来的神仙。五寨三关一城共有大小寺庙26座,要把26尊神牌请来,由大白马驮着耀武扬威。还有一个小插曲,被访的老者神秘地告诉我,他亲眼看到:大白马没有戴神牌位之前,精神抖擞、活跃非凡:一旦神牌全部上马,压得四条腿乱踩,直转圆圈,一天出马回来,累得汗流浃背,你说奇怪不奇怪?
7、水轿——圣水神轿之简称,绿色四人小轿,含义是给大地带来绿色,上坐三官庙神坛之上的四海龙王爷和从芦芽山取下来的两尊圣水瓶。接受所有接水村队的参拜。这顶水轿也是整个庆典队伍中的轴心线,位置在整个人群之正中,由十二个善雩转轿周围圈住,谁也不得靠近,不得远离,轿两边还有神童,毛女儿为龙王爷打苍蝇……装水善雩在没有下透雨时,还戴着刑具,走在路上还要随时“观水”,唯恐将取来的水丢掉。
这真是神水,从山上取下来时是多少水,到整个活动结束时还是那么多。更有趣的是,从芦芽山下来时,装水善雩在每个水瓶中插入两朵山丹丹花,这些花,天天鲜艳夺目,直到整个活动结束都不枯萎。
8、学生歌咏队12人,由在校书童剃光头担任。由三个学校轮流执事。歌词:
铜佛顶上佛,铜佛顶上佛,快降好雨救万民,阿弥陀佛……(祷语下同)
铜滴水上佛……
铁柱之上佛……
仙人桥上佛……
九桄梯上佛……
束身峡上佛……
瑞云寺上佛……
饮马池上佛……
石佛寺上佛……
龙王庙上佛……
童歌还有:“皇皇上帝,赫赫诸神。恩施圣水,泽润生民。芦芽苍苍,圣水洋洋。为民降雨,普救八方”。
9、父母官——县长带领各班值事,赤脚随行。有时还要亲临旧堡黄土湾接水。以尊仰神灵,体恤万民。
10、庶民方阵——三关一城,农、商、艺、杂诸民方阵。每走一处,围观者亦众,人山人海,壮观极盛。

七、阅城

阅城是取水活动的最高潮阶段。三天出马之后,第四天举行,风雨无阻。游行队伍,按照前面所述十个方阵顺次,从南城楼登城墙,以逆时针方向转五寨县城城墙一周,从西城楼下,入西街、经过北街、大东街、东关、南关、最后回到三官庙。
此次阅城所经过之处,买卖店铺、手艺工匠、杂行杂业,都要设坛迎接。门前放一高桌,其桌用黄布或红布盖住,取敬仰神灵之虔,也有代庶民谢恩之意。上放香炉,供奉牌位,上写五湖四海九江八河行雨龙王之神位。焚香、敬纸、响炮……并赠送队伍贡仙三份(十二个馍馍)、大红布三尺,系于善雩榆木大枷上或交与善雩收起。据传,这块红布给小孩做直腰子穿上,能长命百岁。
在此项活动中,增加了一个角色叫“水官”。水官者就是不怕水,喜欢水的意思,此角色花钱顾乞丐充当。每经一店铺,掌柜亲自迎接,并将一盆水泼向水官,也是一种娱乐喜庆,真是:圣水降人间,万民乐陶陶……

八、秩序维持、禁忌

取水从开始到结束,一律禁止妇女观看,更不用说参加。凡取水队伍经过的街道、路边、妇女一律回避。直到唱谢雨戏前才解除禁令。如有违者由维持秩序者进行处罚。维持秩序者8~12人,年轻力壮,上衣短汗衫、半挽裤腿赤脚戴柳帽,手拿8尺长的木杆子,上面捆有本山的一种毒草,土名叫席麻,蘸水挥舞之,观众近而生畏,妇女那敢前来,像这样的维持秩序者,每个接水的村中都有。如有居民严重违犯者,可酌情罚黄香十罗、素油十斤。如有不服者,强制到三官庙跪下灸香戒子。传说清朝后期,有一江南人士庄纯,出任五寨知县,去黄土湾接水时,红日高照,他穿着鞋,善雩靳忠向他提出要赤脚,他心里不服,虽脱鞋而不悦,便问善雩什么时候有雨?善雩回答:入庙有雨。入庙后果然大雨倾盆……庄县令叹日:五寨真乃山奇水奇人更奇,.能与神仙说上话!

九、唱谢雨戏

为恩谢神仙赐雨,三官庙唱大戏三天。设宴开斋,大谢善雩及其有功人员。每次取水约花银元1000余块。所有活动款项来源:l、民间上布施;2、所用器具由各行各业尽义务:3、差额由五大社按地庙均摊。

十、送神水归山

唱罢谢雨戏,将从山上取来的神水再送回山上去。由善雩、打锣的、跑水的三人赤脚上山,将两个水瓶里的水倒入芦芽山青龙池中,然后将水瓶打碎,并说:“再不取水!”意思是告诉神灵,再不要将干旱降到人间。三人穿鞋下山归来,芦芽山取水到此圆满结束。
借用古人四句名言收尾:

事神以诚,治民以明。
民为神主,政贵得平。

责任编辑:wuyon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