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是五台山禅宗第一寺 千余年兴衰如今却门庭冷落
凡到五台山朝礼揽胜的人,大都能指出那些著名的梵宫古刹,却很少有人知道宝德寺。其实,宝德寺也与显通、菩萨顶一样有名,因为这里曾经是五台山的第一个禅宗大道场。
宝德寺又名妃子寺,始建寺取名庆缘寺,坐落在台怀镇寺庙集群区。东邻广化寺、西接菩萨顶,北靠著名的尼众律院普寿寺,南望高耸的大白塔。寺旁一条终年不息的清水河潺潺流过。入春至秋,四周树木葱茏,绿草如茵,烟岚雾霭里的鸟语花香,经声鼓声相伴,形成了一种庄严肃穆的幽静气氛。置身山门,极目驰怀,北台顶苍茫蜿蜒的气势依稀可辨;梵仙山、黛螺顶巍峨壮观的景象如在眼前,绚丽的晚霞里或是微露的晨曦中,宝德禅寺犹如盛开在宝盆中的水莲,亭亭玉立却不失其端庄典雅的禅定神韵。
翻阅《清凉山志》,方知明代以前,妃子寺左右就已是古刹遍布,梵宫殊胜了。在关于庆缘寺、法王寺的记载中,两处提到了妃子寺。并有“王妃出家处”的记载。作为妃子寺前身的宝德寺,虽然暂时无法考证具体建筑年代,但据多方推断,至晚亦可追溯至元朝。史料中发现,元以后的著名高僧瑞峰禅师、莲池大师都曾在此结庵参禅,进而成就了五台山佛教历史上一处著名的禅宗修习净地。据上了年岁的老者回忆,直至民国初年,妃子寺的占地面积还有六十余亩,主要殿堂及寮房还保存完整。
经过考证,妃子寺的前身即《清凉山志》记载的庆缘寺,原文为“鹭峰东,古名大王寺。世传昔有王子弃国出家,于此建寺。后有妃子寺,即王妃出家处。”又见关于法王寺的记载:“法王寺,妃子寺后,明张法王建。”
经过多方翻阅资料,探寻历史,专家学者以及资深僧人普遍认为,妃子寺的建造年代非常久远,最晚也可推至元代。
因为元代佛教经历了九十七年的兴盛时期,世祖忽必烈笃信文殊菩萨,注重加强民族信众的团结,由此促进社会秩序的安定,增进民族感情。世祖认为五台山是最上福田与真佛境界,并且鼓励僧民护持佛教寺庙。元代九帝一主,七帝宗信佛教,仰慕台山,于此建塔造寺。元代重建的寺庙中有大圆照寺、普恩寺、铁瓦寺,缘庆寺,即妃子寺的前身。
而这里所指的是王妃出家处,并非后来传说中的清康熙遗妃出家处,而是元代一个王妃出家的地方。当然,康熙遗妃的故事也是在这里发生的。
明代,是五台山佛教的又一个极盛时期,其汉传佛教涌现了一批高僧大德,其中,瑞峰禅师与莲池大师曾经在宝德寺(妃子寺)住锡。
瑞峰禅师住锡妃子寺(宝德寺),有一位法号明经的僧人问他说“我对于过去高僧大德的禅机,常有很多怀疑的地方,请师父开示”。瑞峰禅师答:“你试举个例子来”。明经僧说:“赵州从念禅师堪破台山婆子,不清楚勘破什么地方?”瑞峰答道:“其实是婆子勘破赵州了。”于是明经呈上自己写的颂疏。瑞峰禅师认可了他。
曾于憨山、妙峰结伴住在妙德庵的莲池大师也曾在庆缘寺(妃子寺前身)住锡。这位高僧曾经撰著了《沙弥要略》《俱戒便蒙》等书籍,并多次开讲《圆觉经》。不仅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传播者,而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人才。
庆缘寺即是妃子寺的前身,始建于元代,兴隆于明清,曾经入住过高僧大德,因此,是五台山由来已久的一个佛教文化传承地。
从宝德寺到妃子寺,时间的跨越也在积淀着厚重古朴的民俗文化。相传,大清圣祖皇帝康熙到五台山寻父,在营坊村遇一美貌纯朴的村姑梅枝,回到行宫作诗一首,以表思念爱幕之情。聪明的侍从知其用意,便会同行宫管家以用人身份将梅枝接入行宫与皇帝同住,此后,便生得一子。待皇儿长大寻父时,适逢康熙又一次登山朝台,赐封皇儿其大喇嘛,统管山西所有州县,并管辖五台山黄教寺庙。梅枝善良而贞诚,她深知野妃入宫会给皇帝带来诸多麻烦,深恐因自己而祸及帝王江山,遂出家为尼。多情而自负的康熙皇帝深感内疚,得知梅枝出家后,就让其驻锡宝德寺,并拨巨资以修葺,重建后的寺庙又更名为“妃子寺”。
这座千余年的深山古刹,隐藏着那么多神秘、离奇的民间故事,积淀了如此厚重的禅宗美学思想。多少年来,直引得四面八方的朝圣观光者前来参禅礼佛,更多的人则是想体悟一次禅境状态中的个体生命感受。至于皇妃出家的故事,则更能反映出一代帝王对民间的崇拜和对佛教名山圣迹的青睐。
责任编辑:魏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