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阳白乡各村村名的来历

2022-04-30 来源:今日头条

  舆情忻州4月30日消息 阳白乡位于五台县西北部,北与代县毗邻,南与东冶镇相连,东与东雷乡、台城镇以山为界,西与原平市接壤。全乡现有行政村19个,总人口为2.22万人。现将阳白乡境内各村村名的来历简介如下:

  阳白:据当地有关碑文记载,古时名“白云”,后易名为“阳白”。具体来历,因历史悠久,时代变迁,难以深究,可能与该村坐落在小银河之圣境有关。

  殿头:相传,古时这里天然林密布,无人居住。明代成化年间,从岗上村(可能是原平岗上村)有张姓俩人来此定居,依靠伐木开店为生,遂取名为“店头村”。清代时,有一知县至此,感觉此名不雅,于是更名为殿头。

  士集:原名为寺家庄,因该村原有一座寺院,村中大部分土地为寺院的庄田,故名。后来被讹传为“四家庄”。清朝末年,村民白尚达认为村名不雅,于是更名为士集。寓意名士云集,人才辈出。

  探头:原名炭头,可能与村正东的“打炭掌”地名有关,后演变为探头。

  桑院,原名虎峪,因该村南有座虎峪山。传说,明朝时,有一杨姓将军到此被劫,杨发怒,遂将村人杀死,有一家藏于桑园幸存,于是将村名改为桑园,桑院是由桑园之谐音演变而来。

  白云:原名白崖,该村坐落在峨岭山麓,地势较高,村后悬崖峭壁,山岩多由晶莹剔透的白色石英组成,远远望去圣洁无暇,且时有白云缭绕于峭壁,村舍犹如坐落在仙境之中,于是更名为白云。

  山泉:原名双泉,该村东、西两侧各有一股清澈的山泉,故名。后因村中还有一股泉水,正好从村中流过,这样该村实有三股泉水,人们习惯称三泉,后演变为山泉。

  上红表、下红表:据宋代一碑文记载,该村为洪标,清代时名红彪,后演变为红表。某年,由于山洪暴发,将村子分为上、下红表。

  智家庄:春秋时期,晋国正卿智伯兵败身亡后,其后裔四处逃难,其中一支在定襄安家落户,从第四代起,有一支由定襄西力村迁居于此,村以姓名,故名智家庄。

  大南头:因该村坐落于雷公爷山之南,故名南头。1980年,全县地名普查时,因与白家庄镇南头同名,于是更名为大南头。

  榆林:因此地有一片榆树林,故名。此地原为智家庄的土地,由于离村子较远,村民们为了耕作方便,逐渐移居而来。

  大林:该村有一寺庙,名天池寺。村以寺庙命名为大天池,后改为大林。

  天池沟:因该村临近古寺庙天池寺,又居住在崖沟两侧的高端之处,故名。

  七图:因村东北有座金龙山,该山由七座形态各异的山峰组成,每逢盛夏,百草丰茂,繁花似锦,宛若七幅美丽的图画,故名。

  上金庄:相传该村原为桑姓人居住,曾名桑家掌,后口头演变呼为“上庄子”。1980全县地名普查时,因本县有几个同名的村子,于是更名为“上金庄”。

  大金庄:该村原是上金山村刘姓的庄田,故名刘家庄。又与“上庄子”村相邻对应,故名“下庄子”。1980年地名普查时,为与东雷下庄区分,遂更名为大金庄。

  上金山、下金山:村前有一座山名为金山。村以山名,根据居住的地理位置不同而名为上金山、下金山。

  善文:原名石门。古时候,在村南原有石门,据说,此门是通往村子以北的唯一通道,是为了保护村北面的金山而建。传说,此门被神仙铁拐李偷锅时不小心给踢倒踏平了。因“石”与“善”读音相近,后来村名就演变成了善门。元朝时,村人们希望村子变得更加美好,于是将村名改为善文。

  田家岗:此地原是白姓聚居的一个小村庄,名白家沟。明朝初年,田氏兄弟四人从洪洞县迁来,将房屋建在了附近的黄土高岗上,后来村中的白姓迁走,田姓人口变多,便更名为田家岗。

  郭家庄:此地原为郭姓地主的庄田,故名。

  王家庄:明朝洪武年间,王辉从洪洞县迁居于此,繁衍生息,形成村落,因王姓居多,故名王家庄。

  炭池:该村原为泉岩村一地名,传说地下有煤炭,且地势低洼,形貌若池,村人们俗称为炭池。因离村子较远,村民为耕作方便,在此定居,逐渐形成村落,故名炭池。

  泉岩:古时,村前的山麓中,有许多泉水从岩石的缝隙中涌流而出,故名。

  李家庄:传说,元朝时此地为王爷李洪的田庄,故名。

  郭家寨:唐代广德年间,闻喜县郭通来此建香草寺,并定居于此地。村子原名为“西南头”,明朝万历年间,因本村郭姓居多,且村居高处,形似山寨,遂更名为郭家寨。

责任编辑:韩乐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