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关窑头乡:壮大产业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

2023-06-30 来源:偏关你好

红葱种植 -- 依托小庭院实现大经济

图片

  舆情忻州6月30日消息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庭院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方案要求,偏关县窑头乡持续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任务,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根据资源优势,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特长产业,盘活房前屋后、家庭院落、闲置房屋、闲置土地等资源,发展生猪养殖、红葱种植、农家作坊,依托小庭院实现大经济。

  坚持庭院经济以家庭为核心,促使村内劳动力利用闲暇时间以及发挥闲置土地资源作用,优化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拓展致富渠道,实现产业循环,集种养业、休闲农业等多业态并举。实现“小庭院”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蹚出发展庭院经济的窑头路径。

  转思路,发展庭院经济增效益。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乡庭院经济迅速发展,506户脱贫户种植红葱306.23亩,生猪养殖656头,农家作坊18家,为消费升级带来新机遇,已初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以规模红利打通销售通路,形成了“一亩葱十亩田,十亩葱吃一年”的可观效益。乡党委力争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进一步扩大庭院经济规模。

  抓品质,打造庭院经济新品牌。精品就是特色,精品就是招牌。红葱深受消费者喜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尤其北方地区用量需求大,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销售价格是传统农作物的2到3倍,种植红葱相比于传统农作物更具优势。严格把控种植品质,依托政策支持,进一步推进庭院经济产品品牌化进程。

  优规划,依托庭院经济赋新能。全乡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传统单一粮食作物种植模式,引导农民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把红葱种植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特色产业来抓,依托庭院经济的发展,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为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进程再赋新能。

甜糯玉米种植 -- 助推乡村振兴

图片

  窑头乡紧紧围绕县委“三绿”发展战略,按照“一县一企一品牌、一乡一特一园区”的特优产业发展思路,健全完善种植、收储、深加工、储藏等甜糯玉米绿色生态产业链,辐射带动打造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实现产业增效、集体增值、群众增收。

  通过“建起一个基地、兴起一片产业、富起一方经济”的方式。项目化推进,开展建设项目梳理和专业规划设计,建成甜糯玉米加工厂一座,贮藏窖8000m³,速冻生产线一条、1600㎡冷库一座,炒货加工车间660㎡。要素化集成,积极争取衔接资金1800万元,示范基地创建奖补资金300万元,争取中国建研院对口援建资金180万元,整合利用原陈家营五七干校闲置土地资源15亩,全部用于产业基地创建。联动化发展,采用合作经营模式,会同偏关县正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集约高效规模种植甜糯玉米3000亩,年产真空包装及速冻甜糯玉米1500万穗,实现主体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切实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不断提升村级自我保障、服务群众的能力。紧紧抓住省级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创建的重大机遇,政府和企业两端发力、双向驱动,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新路径,创新搭建智慧农业云平台,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和无线通信网络,对产业基地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植物养分含量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对生产车间的运输、加工、包装等工作流程进行实时调度,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带农益农利益联结机制密切完善,形成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把农户融入到产业基地的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各环节,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效益。产业基地甜糯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直接带动陈家营及周边村群众发展特色种植业500户,年均增收3000元;间接带动富余劳动力稳定就业50余人,人均年增收3万元;提供临时性、周期性工作岗位400余个,人均年增收5000元。

原标题:【乡村振兴之产业发展篇】窑头乡:壮大产业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丁丽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