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关县天峰坪镇首届杨家岭乡村文化节回眸
这位拥有十余项发明专利、参与负责多个国家重点项目、现任中国航天科技天下图集团副总兼下属公司总经理的天津大学在读博士生,以满满的自信向在场的人们述说:“正是因为杨家岭良好的教育传承和一脉相承的淳厚朴实,自己的发展才有了无限可能和支撑。”
另一位在外的杨家岭学子胡雄伟,则以一封家书表达了关于原乡的牵念,事后其接受了记者电话采访。
同样是80 后的上海复旦大学博士胡雄伟说,从小父母给予自己的鼓励多些,没有太多压力,能够快乐成长,这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很是可贵。而且他所接受的教育就是生活再难,家人之间一定要互相体谅、彼此扶靠,穷不失志,富不忘本。他表示,如此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当下,以至于自己成为研究生导师后,在年终颁发奖金时,总要刻意地告诉学生,要留一部分出来给父母。
他说,好的教育、好的家风其实就是一种道德影响和纪律约束,不受地域限制,它会时时提醒自己要讲孝道、报养育恩,这大概就是一种骨子里的文化传承。
在杨家岭村担任过20 多年支书的胡荣厚,是村里走出的几代大学生的见证者。他站在村里宽阔的舞台上接受主持人采访时,神情略显紧张却思路清晰,他讲述了自己对于后辈儿孙的期望,希望村里多出人才,出各方面的人才,声如洪钟,目光炯炯有神。老人说,多年来,历届村两委都非常重视教育,从上世纪60 年代开始,整修村里校舍、新修小学,为村里任职的教师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全乡学期考试名列前茅的教师都可得到奖励,村里的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升。因为办学有方,上世纪70 年代中期,村里还一度办过初中,声名远播。
“村里的娃娃们出息,要归功于村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胡荣厚强调。
孝字当头 和谐家庭登台传递正能量
正月初八上午,村民胡宽根一家正准备到城里饭店给孙女张罗定婚的事儿。趁他们收拾间隙,记者与他们拉起了家常。老人脸上写满了高兴,“闺女提前回了城,饭店也已经定好了,一大家子人,这下子全齐了!”
胡宽根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老伴是村委会的骨干,有文艺特长,组织能力好。长子在内蒙古创办企业,次子是某县一家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孩子们都很孝顺,逢年过节,都要回来看望双亲,平素也是嘘寒问暖。
老人在提及长大了的子女、后辈时感慨万千。他回忆说,孙女上班后的第一个月工资是给自己买了部手机,拿上手机的那一瞬,自己是落了泪的。没曾想,当年一句戏谑的话,孙女就当了真。孙女则说,爷爷一生辛劳,操持着这个大家,作为后辈理应多关爱。
“我们婆媳妯娌多少年从没红过一次脸,好家风比金钱和物质更重要,这是老人们传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胡宽根大儿媳说。“父母待人平和,讲究孝和俭,对我们影响很大。”胡宽根的次子谈起过往有些小激动,“参加工作后,自己谨记做事先做人和孝俭的家风,父母教育自己做人要本分,所以不管做什么,都要先从做人开始,孝以事亲,勤俭持家,这是我们一家人和谐有爱的基础。”文化节开幕式上,胡宽根一家被邀请上了舞台,穿戴整齐的一家人手牵着手,步入舞台中央,向现场观众挥手致意,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喜气。
作为代表,胡宽根分享了经营和谐家庭的心得体会。他对村民们说,家长的行为处事对孩子成长影响很大,自己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是希望他们低调做人、坦诚做事。他总结说,“好家风需要言传身教,其实父母就是孩子们的最好样本。”
身教言传 杨家岭的“教育模式”
胡宽根的感慨也代表了众多杨家岭人的感慨,其实,许多杨家岭学子一直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关于孝道的承诺。
现任忻州市财政局副局长的胡高裕是典型的一个。当年就是因为不愿看到父亲再去邻村做苦力而产生了弃学念头,遭到父亲拒绝,老人一句“只要书房要你一天,大(音)就供你一天!”的宽慰儿子的话,令他至今想起满眼湿润,受用终生。
胡高裕说,当年因为家里太苦,自己也是早早就规划好了出路,学习墙围画、当油工……想着靠手艺吃饭,正是父亲的坚持,他才得以完成学业,在报考了原忻州地区一所中专学校,分配了工作后才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谈及往事,这位山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有着近30 年财政扶贫经验、曾连续三年获得山西省干部下乡模范工作队员的他不无感慨。他告诉记者,缺雨少地的村里,贫穷成了共性,即使往家挑一担水,来回也得半小时,遇上陡坡,还不能打歇,否则会前功尽弃。正是在那样的环境里,大人们依然笃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真理,在地里作务庄稼的同时,打短工、下煤矿、掏铁石、挖硫矿,再辛劳、再苦重,也要挣钱供养子女上学,无怨无悔。
同是杨家岭人,现任偏关县国税局副局长的胡庆春说,“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辛劳的家长为了讨生活,下煤矿、掏沙子,每天在沟里头走7 里左右,早上出门晚上回家,浑身都是二氧化硫味儿,好多人还因之得了职业病,但是为了培养孩子,生活再不易也要坚持,这又无异于为孩子们上了生动的教育课。”
胡庆春认为,寒门出孝子,这在杨家岭不是虚妄之名。他亲眼看见当年胡高裕回家拉起很长的天线,为住在地势低洼处的父母能够收看上电视。成家后,每年都要回去陪伴老人过年,还为岳母梳头,与病中的岳丈同吃同住,细心有加。
责任编辑:yinjun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