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的蓝色梦想——偏关县光伏扶贫发展之路
近年来,偏关县“阳光增收”光伏扶贫之路越走越亮、越走越宽。“集中式”“村级联合式”“户级分布式”三种模式的光伏电站实现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形成了“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人人能脱贫”的良好格局,在脱贫攻坚中不仅成为该县境内一道靓丽风景线,而且成为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的“笑脸工程”。
偏关处于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极差,全年平均只有400毫米左右的降水量。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偏关县全力攻克扶贫缺乏新产业支撑的难题,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光伏扶贫有关政策,按照“五位一体”模式,集思广益,创新思路,大力推进以光伏发电为主体的“一村一品”脱贫产业项目,有效结合地域光照资源良好、年均日照时间长的优越条件,大力推进光伏扶贫增收产业项目,率先走出“集中式”“联合式”“分布式”三种模式发展光伏扶贫产业项目的“阳光增收”之路,全力攻坚脱贫。
该县坚持“党委引领、政府推动、企业配合”的理念,县委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先行先试,率先在所包的新关镇贺家山村进行光伏发电示范点建设,采取“贫困户部分贷款、政府全额贴息、企业垫资、保险资产投保”的方式,选择优秀企业负责全县光伏电站建设、施工及售后服务,在该村的贫困户屋顶上安装了3000瓦的户级光伏扶贫电站。
万事开头难。起初,偏关群众对光伏发电这一新事物知之甚少,新关镇贺家山村的贫困户面对16800元安装户级光伏电站的银行贷款有点不情愿,他们害怕本来就困窘的生活又增加额外的负担。经过县有关部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无数次入户走访为他们讲解光伏发电帮扶政策,使该村土生土长的秦志亮、蒙永后、马吉保等人有了尝试的念头,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和私下交流,将近50岁、只有初中文凭的他们决定“豁出去了”,主动要求在自家的窑顶上安装3000瓦户级光伏电站。在他们的带动下,该村户级光伏电站最终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
面对具体推进中出现部分贫困户由于年龄偏大不能贷款、并网发电送出压力大等问题,县四大班子领导跑村驻户,联系企业、部门和贫困户,积极协调县信用联社出台“子女贷”帮扶贷款政策;向上级电力公司争取电网改造资金,更换了老旧变压器和电网线路,使得光伏发电上网输出由“农村土路”变为“高速路”。县里的领导干部看着贫困户一户户有了稳定收入、问题一个个得到解决,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干群关系也进一步密切了。
经过县主要领导的不懈努力,又争取了“集中式”和“联村式”光伏项目指标,最终建成项目总投资约320万元、总装机容量为400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该项目涉及贺家山、营盘梁、高家上石会、杨家岭4个村的2136人,其中贫困户254户、659人。另一个村级联合电站位于窑头乡大石洼村,涉及大石洼、光明、闫家贝、沙庄窝4个村,装机容量同样为400千瓦。该电站可为132户贫困户每年增收2300多元,也为这4个村带来20多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笔者日前在天峰坪镇偶遇杨家岭村胡宽珍、胡来秀几位村民,他们正准备前往天峰坪村集中式“林光互补”光伏电站整理、建设散养鸡场。和他们说起光伏扶贫项目,他们不由得“自豪”起来:“自从在只能长草的窑顶放上了‘蓝片片’,就像给每家每户安上印钞机一样,‘阳婆’一出来,钱就不断进了自己的腰包。自家的电站每天发多少度电、换算下来有多少钱的收入,在家里的逆变器或者手机上随时就能看得一清二楚……去年分了1000元,前年分了500元。”
偏关县2018年村级(联村)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建设在天峰坪镇天峰坪村、杨家岭村、桦林堡村、担水沟村4个村,占地面积约800亩,总规模22.3兆瓦,总投资1.47亿元,项目于2018年6月30日建成并网发电,项目惠及全县91个贫困村3376户贫困户。为了实现收益多元化、效益最大化,让原有经济林继续发挥效益,还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电站建设时采用“林光互补”的方式,将光伏太阳能板架高3米,同时规划部分土地让涉及村的扶贫产业合作社集中发展中药材、养殖项目。为了更好地发展林下经济,天峰坪村计划投资120万元,正在筹备建设占地100亩左右的18000只土鸡散养基地,目前已建成1630平方米的厂房,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之中。
三种光伏扶贫电站目前均已正常运行,为了有效破解利益分配难题,偏关县的光伏收益分配采取“分年度单项还贷”方式。第一个5年,在保证贫困户每年增收1000元的基础上,向银行还贷款3360元;在第二个5年中,保证贫困户每年增收3000元的基础上,向光伏公司还垫资1400元;10年后还款完成,产权全部归农户,贫困户除去维修维护费用后,每年可增收4300元。据了解,该县光伏电站至少有25年收益,年可发电约3122万千瓦时,年收益约2341.5万元,收益全部分配到91个贫困村,作为村集体收益,村集体再进行二次分配,其中收益的40%通过奖励补助形式直接补给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户均3000元左右,收益的6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和通过公益岗位、小型公益事业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获得劳务收入。“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为该县光伏扶贫探索了路子、创造了经验,同时也是该县继风力发电之后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又一里程碑。
如今的偏关县,全力推进“保障服务水电、多元扩展风电、全面覆盖光电、新上生物质发电”的转型项目建设,目前已竣工运行的水电、风电、光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80万千瓦,开工建设的风电项目10万千瓦,核准通过的风电项目10万千瓦,准备开工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2×1.2万千瓦,新能源项目装机容量将达到202.4万千瓦,占全市目前新能源发电装机的35.5%,同时正在争取的风电项目还有49万千瓦,偏关的能源结构已经实现大突破。(高永生 孟建国)
责任编辑:gewen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