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专班把关显成效 闲置大棚焕生机
舆情忻州8月13日消息 一箱箱鲜嫩的西葫芦、黄瓜从大棚里摘出来装好车,驶向太原河西蔬菜批发市场。紧挨29个温室大棚,130亩露地沙窝萝卜绿叶婆娑,再有40天这批萝卜就可上市。而一年前,宁武县宁化镇虸蚄庙村这29个大棚经年荒废,只剩嶙峋框架。8月1日,虸蚄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毛建光满脸喜色地说:“截止到7月底,大棚蔬菜已经销售了40多万元。”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书记。”宁武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利军说,宁武县紧紧抓住直接承担基层治理职责的乡镇干部、综合执法、农村带头人、到村工作大学生、驻村干部、农村党员“六支骨干队伍”,全力打造基层治理主力军。2021年村“两委”换届,在脱贫攻坚中打过“硬仗”的老驻村干部——忻州市卫健委干部毛建光被派到虸蚄庙村。
项目建设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主引擎”和“硬指标”。宁武县构建起县委统一领导、专项办指挥协调、工作专班合力推进、乡镇与部门高效落实、督导组严督实导的闭环运转机制。所谓“工作专班”,就是聚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存在的短板,由分管县领导牵头,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建起涉农、涉工、涉旅三个专班,对项目前期进行系统科学的“体检式”“问诊式”评审评估。该县副县长冀海亮说:“紧扣项目评审这一关键环节,对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投资效益、防范市场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经过涉农工作专班评估后,虸蚄庙村引进太原河西蔬菜批发市场客商盘活闲置蔬菜大棚的项目获得通过,并得到财政资金支持。29个大棚开春后“满血复活”,村“两委”趁热打铁,又以每亩5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了130亩土地,请来山东的技术员种植畅销的沙窝萝卜。两个项目的实施,稳定解决村里20人就业,每人月增收2800元左右,村集体经济预计年收益80万元。目前太原客商投资50万元建设的冷库正在紧张施工中。
在余庄乡马营村,46岁的王喜云一肩挑起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两副重担,谋划起将村口的臭水沟改建成占地20亩的渔场,“以每户每股2000元成立股份合作社,短短几天时间就在全村筹集到23万多元。”围绕“高原莜麦之乡”这个品牌,马营村还联合其他5个行政村流转土地1.1万亩,集体转租给当地一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莜麦基地。王喜云脸膛黑红,指着绵延的“绿毯”说:“思路一换天地宽,没想到以前广种薄收的低产田,如今却成了种植有机莜麦的‘宝地’。租金加分红,农户每亩年增加收入200元以上。”
截至目前,宁武县实施了28个前景广、效益好、带动强的示范项目,24个项目经过专班分析研判,优化完善后落地建设,230个项目作为储备项目进入项目库,16个违反土地、环保等政策法规的低效无效项目被终止。宁武县委书记高建文介绍:“我们出台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奖励办法,对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进行正向激励的同时,每季度对乡镇排名,倒逼乡镇、部门全力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责任编辑: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