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县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首届藜麦丰收节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静乐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静乐县娑婆乡娑婆村近千亩藜麦一望无际,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近日,静乐县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首届“藜麦丰收节”在这里隆重举行。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李斌等省农科院领导、静乐县四大班子在家领导及社会各界群众1000余人参加庆祝活动。
活动现场,彩旗飘飘、锣鼓喧天,人们载歌载舞,笑逐颜开。独唱《火红的藜麦》、唢呐演奏《喜庆丰收节》、诗朗诵《写在藜麦丰收的季节》等十余个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节目轮番上演,台上节目精彩纷呈,台下掌声络绎不绝。流露出广大农民朋友庆祝祖国70岁华诞以及藜麦丰收的喜悦心情,也传达出他们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决心。
与此同时,来自静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30余名志愿者在现场开展自愿服务活动,助力庆祝活动。同时,就静乐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脱贫摘帽、乡村振兴等工作向广大村民进行了广泛宣传。
演出结束后,静乐县摄影家协会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娑婆村藜麦基地进行摄影、拍照,在让摄影爱好者领略田园时光,体验休闲生活,感受别样风情的同时,也对进一步提升静乐藜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省农科院领导、专家在藜麦基地实地察看了藜麦长势,就藜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向娑婆村种植户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并就藜麦的种植、推广、研发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是唯一一种单体植物即可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素有“粮食之母”的美誉。静乐县从2011年在娑婆乡率先引进藜麦并试种成功,当年平均亩产400斤左右,每亩收入2400多元,比传统农作物亩均增收1000—1500元;2012年推动全县种植面积扩大到1400亩,2013年全县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通过几年试种证明,静乐山区的自然条件与藜麦的原产地安第斯山区吻合度极高,符合藜麦生物学特性的要求,具有藜麦种植与产业发展的天然优势。到2013年,静乐藜麦产业开发受到了省、市主要领导和部门及美国、德国专家的肯定,其产品深受消费者亲睐,市场前景广阔,藜麦产业成为静乐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型产业。当年5月9日,“中国首届藜麦播种节”在静举行;同年9月,“中国首届藜麦节”在静举行,静乐正式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藜麦之乡”称谓。同月,玻利维亚在京举办藜麦巡回展活动,静乐县委、县政府领导受邀参加。2014年全县种植1.5万亩,2015年面积扩大到2万亩,至此,静乐成为国内试种较早、面积最大、品质最优、模式最成功的藜麦种植基地,成为全球第二大藜麦种植基地。
特别是去年省农科院与静乐县开展“院县合作”以来,双方共同努力,积极对接产业需求,聚焦技术瓶颈,不断拓宽院县合作领域,成立了藜麦产业联盟,共建了研发中心,搭起了科技扶贫的平台,将深度贫困县的脱贫产业与农业科研导向紧密联系起来。破解了藜麦产业发展瓶颈,制定了“两虫两病”防治措施,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培育成“静藜”品种3个,获得知识产权6项,研发产品10余种,培养了100多名乡土农技人才,加快8项科研成果转化,为藜麦产业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
下一步,静乐县将继续发展壮大藜麦产业,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全民参与的模式,统一种植、统一收购、集中加工,高品质销售,使农民在种植发展藜麦产业的同时,得到土地产出价值的最大化,真正把藜麦产业打造成全县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为全县如期脱贫摘帽提供坚实的基础。(孟姣 段园丽)
责任编辑:wenjin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