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馆:天蓝水清绘底色 当好黄河“守护者”

2023-07-30 来源:西口乡情

  舆情忻州7月30日消息 一组雕塑,展示了不同时期的治水英雄拿着标志性工具在治理黄河的道路中不断摸索,传递着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的精神。植树造林、打井开渠……借助现代VR、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展览·河曲馆摆脱地域和时间束缚,让游客穿越古今,通过光影变幻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历程。

图片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呈“几”字形流经九省区,最终汇入渤海,蜿蜒5464公里。从古至今,奔涌不息。

  河曲,是中国唯一以黄河弯曲命名的县城。多年来,河曲儿女如何治山治水、植树造林,进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记者走进这座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展览倌,感受河曲儿女的奋斗精神。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展览·河曲馆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于2022年3月立项开始建设,总投资1480万,使用面积1900平方米,内设序厅、“大河之曲迹忆沉浮”“大河之韵 生态保护”“大河之美 生态经济”等共七个篇章,通过图文介绍、视频播放、群雕画作、实物展示、场景再现等手段,移步换景,展示河曲人民战风沙,治流域,秃岭披绿装,沟壑变桑田的决心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其中,第一篇章“大河之曲·迹忆沉浮”展示了历朝历代治理黄河的举措。“大河之韵·生态保护”篇展现了从50年代初到今天,河曲人民不断努力,从治理、开发到呵护碧水蓝天,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在这期间,河曲涌现出了造林护岸、领路建社的贺六十九;提出“生前造林、死后看树”的苗二满红;治烂河滩、建米粮川的王海元等一批模范人物。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曲以山上治本,构建绿色屏障,实现增绿与增收“双赢”;身边增绿,改善人居环境;水清岸绿,描绘黄河盛景;整沟治理,践行两山理论;铁律治污,呵护碧水蓝天等共五项举措推动国家重大战略落地实施。

  在黄河的滋养和浸润下,今天的河曲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百亿元。第三篇章“大河之美生态经济”展现了当地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特”“优”发展战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大河之魂 黄河文化”展示了河曲的非遗文化。2008年,河曲河灯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河曲民歌二人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外,娘娘滩是天下黄河第一岛看,是千里黄河中惟一有人居住的小岛。2018年,娘娘滩在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之一。

  此外,“大河之梦生态和谐”篇章展示了河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成果。近年来,河曲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治理黄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河曲官方表示,将继续当好黄河的“守护者”,讲好“大河之曲”的故事。

原标题:【媒体看河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展览·河曲馆:天蓝水清绘底色 当好黄河“守护者”

责任编辑:丁丽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