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县“三道保险”破解农村饮水困局

2018-01-21 来源:新华网

  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的河曲县自古以来水资源匮乏,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个难啃的硬骨头。早在2000年,河曲县用“户建水窑、村建蓄水池、乡打深水井”的保命工程破解了那个年代农民吃水难的问题,被称为“三道防线解水困”,作为经验模式在晋西北乃至全省范围推广。随着全县水利事业的发展,大大小小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逐渐取代了传统设施,全县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然而,一个新的问题是,城乡饮水不同价,“农村水贵”成了困扰山区的普遍难题。对此,河曲县委、县政府扎实推进相关举措,“三道保险”破解困局,为脱贫攻坚中饮水安全这一关键因素兜底,探索出一条可学可鉴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新路子。

  农村饮水困局,到底困在哪?

  刘家塔镇树儿梁村,河曲县一个半山区的贫困村,通了自来水,村民却舍近求远,挑着担子走十几里山路,进沟找水吃,原因是自来水太贵。山区类似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据了解,河曲各类供水工程188处,全县340个行政村全覆盖,供水人口达12.42万人。全县实行水费征收的各类供水工程124处,涉及276个行政村。以城市供水每立方米3元为标准,高于3元的村181个,其中平均水价每立方米5至6元,有的甚至高达每立方米8元,全县高水价村占供水工程覆盖村总数的65.6%;供水人口占供水工程覆盖村总人口的56.6%。也就是说,全县高水价村庄超过一半以上。

  河曲县把水价高这一问题当成关系民生的重大课题。

  单寨乡集中供水工程建成于2008年,向周边4村供水,工程原本设计供水总人口为997人(户籍人口),实际用水310人(常驻人口),仅占户籍人口的31﹪。供水水价与供水量、实际供水人口成反比,也就是吃水的人越少,水价越高;水价越高,用水量越少,恶性循环。

  河曲供水工程提水扬程较高,一般在400~600米之间,提水电费在出厂水价中占50%,提水电费成本高,是水价高的一个主要因素。

  供水工程一般由个人承包运行管理,直接对口各村用水农户,运行电费、工资、小型维修费从收缴水费中开支,因此,管理人员费用是水价高的又一主要因素。

  吃水的人少了,而提水电费、人员工资、维修费用全部叠加在供水水价中,这就是“农村水贵”困局的真正原因。

  几经调研,河曲县委、县政府决心把困难群众吃水、用水当成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由水利局主要负责,部门联动,齐抓共管,通过实施供水补贴,明确责任主体、强化人员培训,达到全县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用水同等价格、同等服务质量,使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用水在“同一起跑线”。

  第一道保险 :水价补贴 解决钱的问题

  让山区群众和县城市民一样,吃上平价放心水,河曲县委、县政府信心笃定。

  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商议,河曲县出台《河曲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补贴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通过政府兜底补贴,达到城乡供水同价、农民群众受益,供水工程谁受益谁管理、良性运行的目的,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最大程度发挥作用。

  政府每年拿出近150万元为农村进行水价补贴,涉及全县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提供生活用水的农村联村供水工程、单村供水工程以及县城自来水供水的部分村。

  农村饮水安全水价补贴包括定额用水量范围内的提水电费补贴和村级供水管理人员管理费用补贴两部分,其中,村级供水管理人员管理费用包含本级小型维修费用。

  办法要求,供水工程到户供水水价不得高于3元/m3,水价差额部分列入县财政补贴。

  人口方面,全村年核定用水量暂按本村户籍人口的70%计,县城自来水供水8村按户籍人口的100%计。

  电费补贴方面,补贴标准为用水量在核定范围内的,对工程运行所产生的电费进行全额补贴。

  村级管理员工资及维修补贴方面,补贴标准为用水量在核定范围内的,按照到村水表方量进行补贴,补贴标准为1元/m3,年实际补贴资金不足1000元的按1000元计。各供水站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对各村所缴纳的水费列明收支情况。

  县相关部门每年对补贴资金进行抽查审计,确保水价补贴资金管好用好。

  补电费、补工资,由此,农村水价的成本从根本上降下来,解决了钱的问题,困局的关键因素已经破解。

  第二道保险 :建章立制 解决“权”的问题

  河曲县建章立制,从机制体制上对供水工程管理进行改革,以“明晰产权”为核心,赋权释能,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从根本上解决权责不明、责任不清的问题。

  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首先确立乡镇为辖区范围内供水工程管理运行的责任主体,对财政补贴资金设立专账,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特别对供水保障率、集中供水率、自来水入户率、水质达标率作出认真考核,确保农村群众保质保量喝上好水。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村级管护人员主要负责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经营管理及维修养护等。管护主体也建立了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良性运行,以此来发放管理人员工资。第三落实工程管护经费,建立稳定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管护人员合理薪酬。

  乡镇既是供水工程的责任主体,又是管理主体,对供水工程收支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对所下达的补贴资金进行合理调配。各乡镇每月向水利局报送上月水价补贴月报表,年终向县水利局提供本年度全乡供水工程用水量、电费支出、人员支出等情况,以测算下年度全县补贴金额。

  河曲县把农村供水工程管理运行情况纳入县级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建立考核考评机制,以“水质达标、水量充足、取水方便、用水保障”作为考核指标,管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主体清、责任明、薪酬足、考核严,农村供水工程各个环节关系得到调整,运营机制通畅了。

  第三道保险 :强化培训 解决人的问题

  村里管道设施出了问题,导致隔三差五停水断水,管理人员却不会维修,守着水吃不上,村民干着急没法子。在农村,这种现象并不罕见。

  一方面农村技术力量薄弱,简易技术故障还好说,一旦碰到复杂问题便束手无策;另一方面,管水员人手缺、责任重,有的一个管水员负责十几个村子,方圆几十里地,难免顾不过来。

  对此河曲县又加上了第三道保险,加强农村用水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对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县水利局充分动用技术力量,利用县里的农民技能培训平台,定期对全县供水工程管理运行人员进行轮训,提高他们对提水泵站运行原理及问题的判断,技术成熟的管护队伍逐步形成,基本实现了“小故障本村解决,大故障联村排除”,降低管理运行成本,农村供水工程的正常运转得到保障。

  实施供水补贴,明确责任主体、强化人员培训,实现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用水同价,这就是新时期河曲县破解农村饮水安全的“三道保险”,真正降低农村群众的生活成本,改善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各类供水工程的效益实现了最大化,彻底解决农村群众的后顾之忧,为农民脱贫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baizhiyin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