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农村饮水安全助力脱贫攻坚

2018-10-11 来源:中国水利报

  中国水利报报道:(记者 李攀 孙尚荣 王秀芳 魏永平)九月三晋,秋阳和煦。从省会太原市驱车4个小时,记者来到河曲县马连口村。由于缺少供水工程,全村用水只能依靠一口580米深的水井。家家户户不得不在家中备上多个水缸、水桶。每天放水的时候,将其装满,以备全天之用。

  很快,这样的窘境将一去不返。村支书任向罗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在建水塔介绍,今年9月底,量足、安全的放心水将从水塔流入村民家中,实现全天候供水。届时,对于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上的村民们来说,“拧开水龙头就有水”的夙愿终于实现。

  以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实施旱井区改水、沉陷区水源更新、超标水质提升、老化管网改造等巩固提升工程,保障贫困群众饮水安全,助力脱贫攻坚,是山西省加速民生水利建设、推进水利扶贫的重要举措。  马连口村的变化,正是其中一个缩影。近年来,山西省水利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决策,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把解决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全省水利工作的“一号工程”,用最强的力量,攻克最难的堡垒,让三晋百姓从水利发展中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从“吃水难”到“全覆盖”

  啃下农村饮水安全“硬骨头”

  从河曲县城出发,翻越沟壑山梁,一路颠簸,终于抵达位于县城东南、坐落于山庄窝铺里的贾家山村。这里海拔1675米,是全县海拔最高处,山高路远,仿佛触手可及云天。这里沟壑纵横,水源奇缺,也是全县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吃水最困难的地区。

  “以往,家里来了客人,宁给他吃一碗饭,不舍得给他喝一碗水。”村民贾拉柱永远不会忘记昔日靠着集蓄雨水生活的艰辛。

  地处晋西北黄河东岸的河曲县是山西36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340个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村达319个之多。虽怀抱黄河,但这里的用水矛盾却十分突出,饮水不安全问题成为河曲县脱贫路上的“拦路虎”。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不管任务多么艰巨、还有多少硬骨头要啃,这个承诺都要兑现。”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对山西脱贫攻坚工作提出殷切希望。

  据2005年的普查结果,山西全省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达109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0%左右。部分农村地区面临水源分散不稳定、供水工程规模小、水量水质保障程度不高、小型分散供水工程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一些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由于供水基础设施薄弱、资金筹措难度大,吃水问题和需求更加突出。

  作为解决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中的首要工作,解决包括河曲县在内的广大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问题,成为山西加快推进水利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

  理清思路,攻坚克难。山西从强化责任落实着手,严格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市县党委、政府扛起重担,层层传导压力,切实强化责任制的刚性约束。各地发改、卫健、环保、住建等部门各负其责、协同作战,汇聚起合力攻坚的强大力量。  到底哪些地方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情况摸不清,精准发力只能是白费力。只有摸清家底,才能有的放矢。  2016年以来,山西省水利厅先后数次组织省、市、县三级水利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对全省农村贫困人口饮水状况进行全面摸底,建立问题台账,按照“一村一策”原则,逐村制定解决方案,为实施水利精准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下基层入户调查,是对工作的一次检验,同时也让我们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为今后水利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河曲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4年,贾家山村迎来了希望的曙光。深井联村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历时两年,终于在2016年解决了包括贾家山村在内的8个村1857人的吃水难问题。  看着水管里汩汩流出的自来水,贾拉柱的脸上绽放出会心的笑容。

  视角从贾家山村的变化放大至全省农村农村饮水安全工作。2016—2017年,山西省共建设工程5186处,改善了包括62万贫困人口在内的共计241.3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条件。更令人欣喜的是,2017年,全省15个脱贫村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超过94%的全省平均水平。今年,山西还将建设工程3545处,改善提高5146个村庄211.9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条件。  水通了,心也通了。一座座农饮工程,结束了老百姓翻山越岭找水、靠天吃水的苦日子,成为新时代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  从“有水吃”到“吃好水”

  聚焦提质增效有行动

  “进来坐,喝点水。”走进阳高县上马涧村的一处小院,主人孙贵连热情地端上一杯热乎乎的开水,“我们这儿的水,现在干净、好喝得很,你快尝尝。”  “那以前呢?”

  “以前啊,我们喝的水都是高氟水,小孩一长乳牙,牙就开始发黄。”孙贵连说。

  因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高硬度水,曾几何时,一口黄牙成为阳高等一些偏远地区农民“难以启齿”的痛。而更为严重的,是心脑血管、神经、泌尿系统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因水致病、因水致贫现象十分普遍。

  攻克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堡垒,成为山西水利精准扶贫面临的一道难关。  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强调:要补齐“三保障”短板,农村饮水安全要做到改造一地、销号一地。必须牢牢抓住主要矛盾,聚焦深度贫困,做到焦点不散、靶心不变,持续发力,尽锐出战,打赢三年脱贫攻坚战。

  迎难而上,攻坚拔寨。阳高县从水源选择开始,坚持宜提则提、宜引则引、宜改则改,做到优化水源。根据区域实际,采取多村集中改水、单村集中改水、分户改水和吃水点改水等四种改水模式,科学布局,降低成本。派出技术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水质处理的先进技术,为己所用。

  孙贵连家的自来水,正是得益于东小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工程通过完善制水工艺,对原水进行除氟净化,解决了当地9个村地下水含氟量高的问题。今年,阳高县再次投入208万元,对工程进行提质改造,确保9个受益村5744口人喝上“放心水”。

  瞄准目标,多措并举。

  以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为出发点的一项项举措精准发力,饮水安全攻坚战在三晋大地上持续打响。

  2016年,山西省水利厅出台《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检测单位、检测指标、检测频率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为全省农村饮水安全撑起一把“保护伞”。

  更多围绕水质安全进行的相关工作,也在同步有序进行。 2017年9月4日,山西农村饮水水质检测第一期培训班开班,邀请了国内水质检测、检验方面的专家,对49名学员进行专业授课,使从业人员尽快掌握水质检测设备的规范操作流程,进一步强化水质检测工作,更有效保障农村供水和饮用水水质安全。截至目前,培训班已连续举办10期,培训人数550人。

  各地同样纷纷行动起来,结合实际,精准施策。隰县对水源全部进行了封闭,部分位置较低的井口采取了加高措施,确保洪水不进入。较大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地还建设了水源涵养林,有效保证了饮用水水源安全。万荣县通过市县两级联动,建立了完整的水质监测化验体系,对全县枯水期、丰水期自来水水质进行全方位监测和化验。根据水质检测结果,及时对水质不达标的村进行分类统计,并制定解决措施和办法,全力保障水质安全。

  保农村饮水真“安全”,水质真“达标”,山西大手笔投入资金,全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有序推进。

  山西省省长楼阳生指出,要聚焦深度贫困,落细攻击点位,不断强化超常工作举措,做到政策和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资金向贫困地区集中,精锐力量向贫困地区集结,确保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山西省水利厅优先安排下达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年度投资,积极统筹整合省级以上水利资金,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饮水安全工程的支持力度。2017年省级以上农村饮水安全资金70%以上用于贫困县,2018年贫困县资金比例达86%以上。各市县结合实际,不断加大各类资金整合力度,2018年市县投资将达10亿元以上。

  从“建得成”到“长受益”机制保障饮水安全落地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久久为功、机制保障。  山西坚持“专人包片、领导督办”,不断强化农村饮水安全督导检查考核机制,以督查促进整改,以考核倒逼加压,确保各项工作真落地、见实效。山西省水利厅供水排水处处长石生新介绍,2018年8月,省水利厅再次组织人员对43个未脱贫县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督导检查,目前各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重压之下,山西各地不断创新探索,从“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的科学管护格局逐渐清晰。

  河曲县把强化工程运行管理作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的关键环节,将工程规划与建后管理结合起来,打破乡(镇)、村界限,能够联村供水的全部实现连村供水,扩大供水规模,有效降低供水成本,促进运行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

  万荣县在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作13项硬指标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农村自来水入户率,根据近年来入户施工建设情况,合理确定2018年施工指导工程造价,将群众自筹负担降到最低,由700元左右降到600元,有效提高入户积极性和自来水普及率。

  隰县建立完善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档案,确定专人负责,做到97个村“一村一档”,包括饮水安全基本情况、问题排查台账、水质化验清单、问题整改台账、整改措施、影像照片等,为下一步工程运行管理、工程巩固提升提供技术支撑,为饮水安全工程健康长效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西省围绕解决管护难题的一个个真招、实招频频发力,使农村饮水安全真正落脚到每家农户的水龙头上,温暖到每个群众的心坎里。

  “现在我们喝的水,不仅干净,价格也合理,算下来,平均每人每月1.5元钱,谁能说这样的生活不幸福?”孙贵连笑呵呵地说。而墙上张贴的贫困户精准扶贫明白卡上,则清晰地注明她家已于2016年脱贫。

  如今,一处处水质优良、水量充足、取用便捷的饮水工程不断在三晋大地上铺开,为广大农村群众送去了汩汩清泉。因水而生的改变,则不断上演。  摆脱了祖祖辈辈长距离挑水喝拉水吃的历史,便捷的自来水解放了农村大量劳动力,使其有更多时间从事生产经营或外出打工,发展劳务经济。与此同时,农村群众借“水”生财,通过调整种养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钱袋子”鼓起来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不断加快。

  “保障农村群众饮水安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是解决脱贫攻坚‘三保障’问题的重点任务,必须大力聚焦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需求,确保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为全省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水安全、水保障。”山西省水利厅厅长常书铭语气坚定。

  看似不起眼的小小水龙头,承载着保障民生的重要使命,凝结着山西水利人不畏艰难、奋力攻坚的信心和决心,也必将奏响山西水利扶贫最强音。

责任编辑:gewenju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