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县新时代出了个“活雷锋”
原标题:代县新时代出了个“活雷锋”——记代县阳明堡镇李家磨村农民李补拴的感人事迹
村民们主动向媒体记者介绍李补拴的事迹
6月5日上午,代县新闻办传统美德采访小分队走进绿树掩映的阳明堡镇李家磨村,村民们一听说采访李补拴,一下子都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坦言,如数家珍,赞不绝口,都夸李补拴是孝老爱亲的模范、助人为乐的榜样、扶贫济困的好人。心直口快的农民李计平赞叹道:“李补拴可是咱代县继孙金台之后的又一个‘活雷锋’”。
今年52岁的李补拴身形消瘦、为人憨厚、不善言辞,是个本本分分的庄户人,却天生善心,有一副菩萨心肠,遇到可怜人就帮,碰到好事就做,村里人都称他是“李家磨村的‘勤务员’”。
孝老爱亲的模范
当采访小分队走进李补拴家里时,他正喂88岁的老母亲喝奶,整个过程,娴熟干练、有条不紊。有热心的村民告诉记者:“这是补拴每天都要做的必修课,他已做了十来年了,可是个孝敬父母的好村民”。李补拴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开始忙碌,他母亲患了脑梗死,成了植物人,给母亲插上尿管、倒掉屎尿、打上开塞露、揉搓小肚、为母亲洗晒衣被、再喂母亲喝牛奶、吃点红薯和蛋黄派。安顿好母亲后,他随便扒拉几口饭,一刻也不停歇地赶到地里开始劳作,干上一会儿,就又急急忙忙跑回家中看望服侍老母亲,一天总得来回个七八趟,生怕母亲出现意外,无微不至地关怀。为照顾母亲,他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村里租地,种点玉米、小杂粮,靠地里的收入维持开销,将服侍重病在床的老母亲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
李补拴服侍瘫痪在床的老母亲
2002年,在外打工的李补拴接到了父亲重病在床的消息,便急急忙忙赶回家中,靠着五亩九分地和养骡子存下的五、六千元积蓄,带着父亲辗转忻州、太原看病。2004年,父亲得了阑尾炎,在忻州花三千多元做了手术。2005年,又到太原二六四医院给父亲做前列腺手术,手术需要押金6000元,可他全身上下仅有3000元,如果不赶紧交钱手术,父亲就有生命危险,这可把他急坏了,多亏了时任二六四医院骨科主任的老乡李海亭的帮助,父亲的手术才如期进行,保住了生命。手术后,身无分文的他向村干部借了4000元,用来维持家里日常开销和支付父亲的医药费。为了尽快还上借款,李补拴不得不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打些零工。2007年,父亲去世,李补拴靠着养母猪生小猪挣来的两万块钱才让父亲入土为安,还清了欠债。
李补拴本想着继续外出打工,改善一下母亲的生活条件,不成想老母却又一病不起,七天不吃不喝,看着病床上痛苦的母亲,他心如刀绞,请医生整整输了三天液,又用酸奶给母亲润肠通便,才有所好转。得了脑梗死的母亲瘫痪在床,连日常起居都不能自理,他只能取消打工计划,留守家里,专心服侍老母,这一服侍就是十余载。
从父母得病到现在,一晃15年过去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也渐渐流逝,李补拴为了照顾父母,到现在仍然是孤身一人,与老母亲相依为命,上门给他说媒的人也不少,可都被他婉言拒绝了。他总是说:“待母亲百年以后再说吧”。别人问他苦不苦、累不累、有没有怨言,他只是笑笑说:“父母养育我长大,我得反哺抚养他们呀!”
助人为乐的榜样
“有困难,找补拴”,已成为村民们的口头禅。不管村里谁遇到点难事,第一个想到的总是李补拴。打玉米、拉化肥、锄地、浇水、接送孩子,总能看到李补拴为大伙忙碌的身影。
李补拴在田地劳作
李补拴看到村里的五保户李满秀因为腰疼七八天都下不了地,他骑上摩托车带着李满秀到城里扎针,花了二三百元治好了病,连大夫也说:“要是不及时医治可能就瘫痪了”。他不仅帮李满秀治好了病,事后连一分钱也没要。
李补拴承租了村民王喜生的耕地,本已结清了租金,但是王喜生非说他少给了200元,李补拴知道他患有脑血栓,怕他情绪激动出现意外,也不与他争辩,就又给了他200元。王喜生的妻子深知内情,回来后马上偷悄悄把这200元钱还给了李补拴。
还有一年,李补拴在外打工,没顾上收割地里的玉米,让村里的光棍汉偷了不少。不久后,光棍汉出车祸去世了,李补拴看他可怜,还给他买了纸扎房院。当时的李补拴欠着一屁股债,买纸扎房院的钱还是第二年卖了玉米才还上的。
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李补拴还两年如一日,帮助腿脚不便的美林和在外养车的贵喜义务接送在阳明堡中学就读的两个孩子,顶风雪、冒酷暑,风雨无阻。
责任编辑:zhang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