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县上磨坊乡赤土沟村:斩断“贫穷根” 捧起“金饭碗”
赤土沟村,是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古村落。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派太子扶苏、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驻守代郡抵御匈奴。随后秦二世胡亥受赵高挑唆,假传秦始皇圣旨,杀太子扶苏于代郡赤土沟这个北半坡地方,因鲜血染红了土地而得名赤土沟。全村现有311户744口人,其中精准识别贫困户136户329人,拥有耕地1646亩,人均耕地两亩多,常规农业种植有玉米、高粱、黍谷、小杂粮等,亩均纯收入只有400多元。这里自然条件较差,集体经济薄弱,属于典型的十年九旱、靠天吃饭黄土高坡贫困村,农民群众挣扎在贫困线上。
决战脱贫攻坚4年间,赤土沟村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北花果山,村南米粮川,街道宽敞平坦,村容干净整洁,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去年全体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352元,一举实现了整村脱贫,谱写了新时代的新传奇凯歌。
过上美满幸福新生活的村民们感慨地说:“我们村的巨大变化,离不开党派来的第一书记王建新,是他帮我们斩断了‘贫穷根’,捧起了‘金饭碗’!”
抓党建,增强两委班子战斗力
2015年8月,王建新接受党组织的选派,毅然从安监执法岗位上来到赤土沟村担任了第一书记。这位身材高大、足智多谋、踏实肯干的第一书记,一上任就走访老党员、老干部、困难群众、包村干部,
并采取与支委、村委座谈交流的方式,详细了解赤土沟村的自然环境、组织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整体情况,和大家共同商讨谋划全村的脱贫致富大计。他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员和干部。赤土沟村要想改变一穷二白的贫穷面貌,党员干部一定要冲在前。”王建新首先从抓党建入手,大抓了村两委班子的建设,经常组织村两委干部集体学习,及时传达贯彻县委和乡党委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引导大家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坚定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信心和决心。在此基础上,他调整充实了两委班子成员,配备了妇联主任、民兵连长,建立健全了村级组织机构,完善了村两委班子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努力推进村务公开,使全村各项工作开始步入正轨,让村两委班子真正挑起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担。
抓水利,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王建新深知,赤土沟村地处北半坡,长期干旱缺水,农业生产一直靠天吃饭。要让赤土沟村走上富裕之路,必须从抓水利入手,彻底改变赤土沟村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于是他积极向乡政府和县水利局争取水利项目,为赤土沟村新打机井两眼,有效解决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机井配套后,新增水浇地600亩,同时解决了3000头牲畜的饮水问题,使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王建新介绍优质谷子种植增收情况
王建新开弓没有回头箭,还先后争取到国土部门的土地整理项目资金70万元和彩票公益金项目资金24万元,再为村里打机井3眼,
埋设暗管8000多米,修筑U型渠2800多米,使800多亩山坡旱地变成了水浇地,让全村近千亩干果经济林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实现“村北花果山,村南米粮川”的美好愿景打下坚实的基础。
办实事,当好贫困群众贴心人
在赤土沟村贫困群众的眼里,王建新虽然是一位“吃皇粮”的国家干部,但却没有一点机关干部的架子,而是以一位普通农村干部的身份融入他们的生活,帮他们搞养殖,为他们卖鸡蛋,千方百计帮助大伙增收致富。
年过六旬的庞存厚老汉想致富却苦于没有门路,王建新便与代县凯胜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联系,引进了合作养鸡项目,由凯胜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为农户免费提供100只小鸡喂养,5个月后农户向公司交回20只公鸡,其余的鸡就全部归农户所有,成了他们养鸡生蛋赚钱的工具。庞存厚老汉辛苦5个月便赚下70多只下蛋母鸡,成为村里的养鸡专业户,平均每月可产土鸡蛋50公斤,每公斤土鸡蛋售价30元,光养鸡一项一个月就可收入1500多元,一年收入万儿八千没问题。现在赤土沟村像庞存厚这样的养鸡户已经发展到7户。而这些养鸡户的土鸡蛋大部分都是靠王建新帮着卖出去的。为了帮助乡亲们推销土鸡蛋,王建新用尽了所有的人脉和社会关系。
贫困户庞三愣,曾患有脑梗疾病,不能外出打工,靠饲养二三十只羊维持生计。2016年底,在羊价最低迷的时候,他想趁机扩大养殖规模,可看好了邻村的30多只羊却凑不够买羊的本钱,王建新便从自己家里拿了7000元借给他做本钱。两年时间庞三愣靠养大羊下
小羊,卖公羊留母羊,滚动发展,已出售商品羊50多只,收入3万多元。现存栏母羊50多只,到年底又可发展到100余只。现在全村养羊大户已发展到15家,羊存栏达到4500多只。
赤土沟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很适宜谷子的生长,所产小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熬粥粘稠,味道香甜,是远近闻名的优质小米。在发动群众养鸡、养羊的同时,王建新又把组织群众种植、推销优质小米作为赤土沟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大抓特抓,费尽了心血。2016年,他主动与代县王耶钦小杂粮加工销售有限公司联系,为村民牵线搭桥签订了100亩晋谷21号谷子的种植回收合同,以每公斤4元的保底价进行回收,带动31户贫困村民每亩谷子比种植玉米增收400多元。尝到甜头的贫困群众一下子将晋谷21号种植面积猛增到400余亩,其中涉及贫困户69户312亩。
责任编辑:lizheng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