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县新高乡沿村:从“告状村”到“致富村”的蝶变
位于代县新高乡西南10公里的沿村,是个涉矿村,过去村企矛盾较为突出,是远近闻名的“告状村”。如今的沿村,村民们依托酥梨种植、汽车运输、在选厂打工增收致富,成了产业兴旺、邻里和睦、乡风文明,人均年增收一万多元的“致富村”。从“告状村”到“致富村”的蝶变,离不开沿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张增龙的艰辛努力。为此,张增龙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2019年度模范驻村工作队长”。
沿村全村人口487户130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88人。2019年4月,新高乡党委书记张国文、乡长王晓军找到了在新高乡教育办公室工作的张增龙,希望他作为从沿村走出去的“文化人”,能扛起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的重任,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非贫困户稳定增收。张增龙说:“造福桑梓、振兴沿村,我义不容辞!”
酥梨种植一直是沿村的传统产业,沿村酥梨远近闻名。回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长之后,张增龙乘着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东风,与包片乡党委副书记刘艳、村党支部书记张全贵、村委主任张文科和村脱贫攻坚联合工作队队长戴富才共同商议,决定振兴酥梨种植这一传统种植产业。在大家的努力下,沿村酥梨种植面积从800亩扩大到1300亩,通过套袋种植,减少了病虫害、提高了品质和产量,2019年全村酥梨实现了亩产500公斤的大丰收,按照每公斤两元的价格陆续销往大同、陕西等地,让村民们看到了传统产业迸发出的新希望。
去年11月,沿村妇女张巧玲成立的代县昌盛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水稻长势喜人、颗粒饱满、喜获丰收。合作社还可带动20多户贫困农民通过参与栽植、收获水稻每年增收3000多元。张增龙与村两委合计,为全村60岁以上的村民每人购置一袋大米,一方面让大家吃上了本村的优质大米,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支持了张巧玲,体现了村里鼓励“致富能人”发展产业的决心。
张增龙(左二)与乡领导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在一起
沿村周边有大小铁矿石选矿厂8个,当上驻村帮扶工作队长之后,张增龙和村两委干部积极鼓励村民到选矿厂打工,并联系选矿厂优先录用本村村民,打工的89人每年最低增收1.5万元。同时,依托沿村的地理优势,组织村民成立了铁矿石运输队,现有拉矿车90余辆,每辆车年收入可达10万余元。
此外,沿村还将15万元扶贫项目资金入股代县富昕织袜厂,5.5万元入股代县富昕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分红1.64万元,入股织袜厂可带动12户24人脱贫增收。村民们还通过光伏产业分红1.8万元,带动10户15人脱贫致富。2019年,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41.18万元。
张增龙(左三)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张增龙积极组织村民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100名村民参加厨师培训班,6名妇女参加袜子缝头机培训,60名妇女报名袜子包装培训。依靠一技之长,使他们成了脱贫路上的巧手能人。
现如今的沿村,南有花果树,北有稻花香,中间是米粮川,全体村民在张增龙和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正描绘着奔向小康村的蓝图美景。(代县新闻办公室记者 石俊文 刘睿 陈晋蓉 温琪)
责任编辑:lizheng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