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副担子一肩挑 带领山民拔穷根 ——记山西省代县峪口乡段家湾

2017-12-10 来源:代县新闻办

  39年前,父亲一句“全村就你一个高中生,你不干谁干”,刘桂珍便成了村医生。从父亲当时让她当村医生的不理解,背着他报考大学,到后来为乡亲们义务看病,她觉得这39年过得很充实,也很欣慰。穷地方人一旦得了大病就是个大麻烦,可能导致家庭破裂,脱贫就更难了,自己也算是为乡亲们做了点贡献。1988年,村小学唯一的老师不干了,也没有新老师愿意来,乡亲们觉得刘桂珍在村里算个文化高的人,就让她暂时兼起了代课教师,这一干就干了29年。为了上课、看病两不误,刘桂珍利用课余时间给病人看病,有时还把办公室当成医务室给病人打针输液。1996年,父亲因身体原因不再担任村干部后,当时村里的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干这个“芝麻官”,刘桂珍也想出去打工,见见世面,毕竟家里还不宽裕。经过乡领导谈心和乡亲们多次挽留,刘桂珍从父亲肩上接过了这副担子,被乡亲们推选为村里的支书,2003年又兼任了村委主任,成了段家湾村历史上唯一的女干部。刘桂珍始终坚定认为,“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像一颗钉子,组织把你安排在任何岗位上都必须永不生锈,闪闪发光。从39年前父亲那一句话起,刘桂珍先后挑起了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乡村医生、代课教师四副担子。

  带领山民拔穷根

  段家湾村,是一个背靠大山、土壤贫瘠的小山村。全村69户118人,自然条件非常差,村里基础设施不配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里依稀可见,是全县比较典型的贫困村。村里年轻人或因孩子上学,或外出打工不在村里居住,常年在村里的人多数为老弱病残。面对一直以种田为生、收入微薄的段家湾村老百姓,面对村里年轻人因为家庭贫困,讨个老婆都成奢望的现状,刘桂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始终坚定认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必须要有一种归零的心态,也就是说从零开始到圆满结束,做一件算一件、做一件成一件。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出台了精准扶贫的重大举措,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和帮扶力度,这让刘桂珍看到了段家湾村实现脱贫致富的希望。在县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没有出过远门的刘桂珍,第一次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去内蒙、太原等地考察学习,引进了油松,在河滩地搞育苗。为了打消乡亲们的顾虑,她动员丈夫先进行试种,拿出压箱底的钱,在自家最好的三分河滩地里搞起了育苗试验。由于不懂技术,前两年没少走弯路,第三年终于见到了成效,三分地的树苗一下子卖了7.5万元。消息很快传遍村里,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趁着乡亲们的这份热情,刘桂珍挨门逐户落实育苗面积,统一调购种子、肥料,并进行育苗培训。当时有个村民叫邓润才,积极性很高,隔三差五往桂珍家跑,询问了一大堆问题,可就是不见行动。了解到他因没有本钱买不起树苗的原因后,她就私自作主,拿出2000元钱帮他筹措了育苗资金。后来,全村有19户搞起了育苗,面积发展到了80多亩。仅杨锁文一户就种了6亩,成为了村里的育苗大户,育苗收入达到近30万元。

  为了带动更多的乡亲们发家致富,在和大伙一块发展育苗的同时,刘桂珍又发动全村男女老少利用农闲上山刨药材,农民一年下来也能收入三五千元。随着县里矿山企业的发展,刘桂珍和县劳动就业部门咨询联系,推荐村里的青壮年外出打工挣钱。有铁矿企业上班的,也有开挖掘机和装载机的。45岁的曹青梅,孩子在县城上学,也没个收入来源,她就联系县城环卫部门,给她寻了一个打扫卫生的营生,每月也有1400元的稳定收入,既能养家又能照顾孩子。刘桂珍看到村民们每天吃水还是靠肩挑人抬,开始让丈夫每天给这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担水,后来通过跑乡里走县城,争取回了一些资金和项目,解决了乡亲们的喝水问题。这些年,刘桂珍和大伙一起种树苗、挖药材、修水渠、造田地,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好了,老百姓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脱贫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有信心。

  刘桂珍回想自己走过的这些年,无论是在为村里办实事上,还是在生活中,自己都坚守一个信念,那就是只有“大家”发展了,“小家”才能幸福安康;只有得到“小家”的理解支持,“大家”才能挑担前行。去年夏天,一场大雨引发山洪,村里很多老人被困在家里。这对依山而建的段家湾村来说,是最危险的事情。当时路上水特别大,到处是滚下来的大石头和木头,外出特别危险。为了乡亲们的安全,刘桂珍冒着大雨挨门逐户指挥村民们全部撤离。虽然自己家中也被洪水围困,但想到乡亲们都安全了,刘桂珍还是感到十分欣慰的。与丈夫结婚这么些年来,丈夫怨言很少,始终默默地将家里的重担挑起来,还当起了村里的义务修理工、办事员、通讯员。刘桂珍心里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身上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虽然没当过兵,但觉得村干部应该有个“阵地意识”,这个阵地就是村庄,既然上了阵地,再苦再难也要守住它、守好它。

  守住梦想谋发展

  作为一名大山养育的女儿,刘桂珍深知一名共产党员最根本的品格就是坚守梦想,用自己的点滴言行,影响带动乡亲们与贫穷作斗争,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让乡亲们早日过上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更令人振奋的是,要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而且再过三十年,国家变得更加富裕强大。今年已经54岁的刘桂珍觉得更有信心、更有决心、更有干劲为这个振奋人心的宏伟目标继续努力。现在段家湾村的各种基础条件还比较差,村民思想还很保守,与外界的信息联络也不畅通,特别是农民脱贫增收致富的渠道还不宽,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努力解决。

  在段家湾村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刘桂珍和乡亲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上级的支持和帮助下,尽快让乡亲们奔上小康路。眼下,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改变村民的落后思想,做好乡亲们的思想工作,切实把大家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全村群众拧成一股绳,才能干出新天地。在统一大家思想的基础上,刘桂珍有这么几个初步的想法:一是积极发展产业项目,让村民尽快富起来。打算在继续发展育苗的基础上,在山坡林地上发展猪苓等中药材。同时,为了使这两个产业能够持续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计划成立畜牧养殖和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更多增加农民收入。另外,还打算依托政府的支持和周边企业的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依托泉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与一家企业谋求合作,搞矿泉水开发,进一步拓宽老百姓的增收渠道。二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让家乡尽快美起来。段家湾村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村容村貌有所改善,但各种基础配套设施还比较差,距离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刘桂珍计划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环境整治的大好优惠政策,争取资金建设人畜饮水工程,接联互联网,让乡亲们坐在家里就能喝上自来水,了解外面的世界,早日让段家湾村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代县新闻办公室 记者 石俊文 特约记者 李继华)

  市县领导走访看望刘桂珍同志 

责任编辑:zhangji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