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县上磨坊乡“党建+”模式加出脱贫攻坚高附加值

2019-05-30 来源:忻州市教育网


  县委书记田永清在上磨坊乡调研抓党建促脱贫工作

  代县上磨坊乡位于雁门关下,滹沱河畔,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乡。乡名来历因旧时官府在这里作过磨面作坊故名。东接枣林镇,西邻上馆镇,南与峪口乡隔河相望,北与山阴县接壤,境内地形复杂,平川、半坡、山区各占三分之一。全乡总地域面积2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982亩,其中水浇地16194亩。全乡辖22个行政村,5698户12575人,共有贫困村2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287户5002人。由于乡域面积大,部分山区地处偏远,贫困人口绝对数量大、分布散、程度深,条件型与素质型贫困叠加凸显,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

  2015年以来,一场众志成城、决战决胜的脱贫攻坚战在上磨坊乡的青山绿水间拉开帷幕。该乡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擎作用,积极构建“党建+产业项目”“党建+民生事业”“党建+社会治理”模式。通过抓党建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全面开展,产生了“1+1>2”的效果,使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同频共振、相得益彰、成效卓越。


  县委书记田永清在上磨坊乡任家庄村调研抓党建促脱贫工作

  “党建+”铺就脱贫致富新路子。该乡党委按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思路,积极探索“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的党建扶贫机制,把全乡基层党建工作同产业发展相对接,走出了一条在支部领导下,以扶贫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脱贫增收之路。由于该乡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水源无污染,发展酥梨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远近闻名的优质酥梨产地。为进一步加快任家庄村酥梨产业的打造进程,把特色悠久的梨品做新做大做出富民强村新效益,村党支部一班人先后赴祁县、太谷等地考察梨树苗,2017年利用扶贫奖金新发展酥梨种植面积600亩,2020年将建成千亩酥梨基地示范区。该村党支部在立足一业为主,百业兴旺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深挖酥梨产销在品种更新、质量求新、产业创新、市场出新方面的潜力,鼓励梨农解放思想,学人之长,让传统梨品大放异彩。在帮扶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果树站的大力支持下,每年邀请果树专家来村指导优质酥梨种植技术。党支部积极为果农搭建销售平台,组织参加电商销售、展台销售,逐步提升酥梨的附加值,提高任家庄酥梨的知名度。通过支部引导,专业合作社带动,任家庄村酥梨在技术、管理、流通方面都趋于成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逐步形成了春来赏花、夏秋品梨的梨果产业特色,果农们赚的盆足钵满,千亩梨树成了农民致富“摇钱树”。下门王村党支部将视角瞄准本村传统辣椒产业上,成立月星辣椒专业合作社,党员带头以承包地入股分红,吸纳无劳动能力、无脱贫项目、无致富门路的“三无”贫困户加入到红色产业链的每一环节,每亩为贫困户增收2000元,为贫困户剩余劳动力增收4500元,让“小辣椒”成为下门王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上磨坊乡党员领导干部重温入党誓词

  “党建+”搭建服务群众新载体。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支部的根本职能,就是真心服务群众。各村党支部立足于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动员村级党员参与到服务群众的活动中去,从日常小事做起,从细微处着手,使党建工作真正接好地气,服务了群众。以“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温馨”为总体思路,以社会无偿捐助为基础,在全乡新建爱心超市4个,借助市场管理的积分兑换的运营模式,贫困群众利用积分购置生活必需品,同时免费为村民直销农副产品、代办邮寄、网购产品,并宣传扶贫政策、法律法规,用爱心传递正能量,有效激发了全乡贫困户内生动力。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制度,积极搭建民事代理代办、便民服务的基层平台,使干部为群众办好事、群众找干部好办事成为了一种“新常态”。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扫黑除恶、精神扶贫等活动,机关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联系贫困户300多名,累计入户走访1780余户,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700余份,开展讲课活动30余次,累计受众1500余人次,为群众办实事100余件,获得群众真心点赞。

  
乡党委一班人研究安排抓党建促脱贫工作

  “党建+”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该乡党委坚持将新时代农民实践中心作为思想引领、脱贫致富、技能培训的重要载体,积极开展“三色课堂”,切实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提振了农村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一是打造“红色讲堂”,传播党的声音。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依托各村新时代农民实践中心,开展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学习,利用电教设备播放《永远在路上》《巡视利剑》《镜鉴》和《榜样》等专题教育影片,引领党员干部牢记职责使命,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融入血脉。同时,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邀请本乡老党员讲党史、讲革命史,用身边的真实故事教育身边人,为党员干部注入“红色基因”,铸牢“红色烙印”,激励党员干部用富有时代感的方式讲好新时代的“红色故事”,争当基层党建排头兵。二是打造“金色讲堂”,宣传党的主张。按照“三基建设”中提升基本能力要求,乡党委坚持以提高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专业化能力为重点,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包片干部每月在各村进行专题宣讲,引导和帮助干部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培育专业精神,不断增强村干部的基本能力。同时组织“三老”(即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采取不拘形式、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讲,详细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村规民约,提倡好家教、好家训、好家规,树立好道德、好风气、好习惯,使宣讲入群众心、入百姓脑,从本质上提高宣讲的质量和效果。三是打造“绿色讲堂”,开展技能培训。结合各村农业生产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因缺技术致贫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制定全方位的培训计划。积极争取上级人力资源部门培训资源,先后在十里铺、新城、赤土沟等村开展了农村妇女编织培训、厨师技能培训和家政服务技能培训等授课项目,提升了群众就业技能素质和致富能力,拓宽了群众就业渠道,开辟了农村家庭增收新途径。同时,打破只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局限观念,积极邀请各村“田专家”“土秀才”,开展大棚蔬菜、中药材、小杂粮、干鲜果种植等专题培训,用“土方言”带给群众“洋技能”,让学习更接地气,互动感更强,使技能培训和实践运用更加紧密结合,有效带动了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代县新闻办公室记者 石俊文)

        
乡党委书记石高岚检查抓党建促脱贫工作

 乡党委通过发挥党代表工作室作用抓党建促脱贫

责任编辑:zhangji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