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铁匠”打造世界法兰

2019-04-28 来源:定襄县人民政府网

  从铸造、锻造再到智造 从说定襄话、普通话再到世界语

  山西日报记者 班彦钦

  春风又绿滹沱岸。

  伴随着每天太阳升起,像燕子一样,定襄县4万多农民走出家门,成群结队到邻近工厂上班。

  36岁的殷丽君,是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已能同时熟练操作两台数控机床,当班加工出400多个高径法兰。丈夫白宏伟在另一家民营企业当焊工,小夫妻月收入超过万元。因为是倒班制,离村两公里路程,家里的活、地里的活都耽误不了。

  她打工的这家企业叫格尔德贝克(山西)法兰管件有限公司,是中德合资的“混血儿”企业,能生产2000多种不同型号法兰,百分之百出口到欧美及中东地区,去年销售额近亿元。

  总经理张茂德告诉记者,来自加拿大的订单交货期逼近,实行双班倒依然紧张。这位说着定襄味普通话的年轻人,20岁那年跟哥哥出来打拼,一眨眼已经17年。他戏称,“媳妇是交话费送的。”在移动公司窗口,和一位美丽的定襄姑娘眉目传情,私订终身。他目光里透着温柔,“如今已有两件小棉袄,快70岁的老妈妈也接过来一起住。”

  从东北到晋北;从铸造、锻造再到智造;从说定襄话、普通话再到世界语,一路走来,筚路蓝缕,百折千回,何止一家一企。被视作“最强大脑”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一德,出生在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他把定襄作为第二故乡,以80岁高龄,带领团队建立院士工作站,先后到管家营、恒跃、天宝等7家企业调研摸底,确定了延长模具寿命、热处理、产品数据化设计等6个课题的合作攻关路线图,切实帮助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培养智能化、数字化模具设计人才。他坦言:“只要我活着,就要把这件事情干下去!”

  昊坤法兰的董事长,大名叫张锋,乡亲们则亲切地叫他“二蛋”。昊坤法兰旗下的两家企业去年产值1.5亿元,在遭遇成长的烦恼中,总能披荆斩棘,逆势上扬。作为第二代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家,他的想法常常与众不同。时下,他正与王一德院士工作站合作,研发天然气管道锁圈。搞了30多年工业的老副县长张海瑞解释:“新技术可使料比由10∶1变成5∶1,产品合格率由20%提高到80%,每吨售价46万元。算算,省下的、提升的、卖出去的是多大一笔钱。这就是转型升级,这就是技术创新,还是独门绝技。”张锋笑而不语。入企帮扶的县委常委续国强又揭了一个谜底,为研发钛合金材料,“二蛋”又悄悄挖来两个80后。张锋说,高薪聘任制不灵了,还得靠股份制吸引,股股连心。

  杨树秀叶,柳树秀枝。系舟山下,离县城20公里的芳兰法兰智能产业园区,占地9.5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44家,清洁化生产、差异化竞争、齿轮化融合、智能化挺进,用张锋的话说,就是“各耍各的,各显其能,取长补短,品牌为王”。据了解,这里落户的十几家企业已达到年产值亿元以上。

  历史上的定襄飘移长城内外,形成两大风景:一是遍地鞭杆柳,制作套马杆用;二是村村铁匠铺,打马掌、造兵器,俗称有“一斗铁匠”。1972年,砂村农修厂首次从乌海水泵厂揽回4厘米法兰订单,开启了定襄法兰生产的历史;1979年,县电机厂与日本签订合同每月出口100吨法兰,开启了定襄法兰出口的历史。截至2018年底,全县法兰锻造企业有324户,组建了22个集团,产能达到100万吨,其中具有自营出口权的法兰生产企业有165户;法兰产量占全国产量的30%,风力发电塔筒法兰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锻钢法兰年出口量占全国的70%;产品远销欧美、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法兰锻造企业上缴税金2.8亿元,占到全县税收的近70%;法兰锻造产业从业人数4.1万人,占全县从业人员60%以上。

  对于打造世界法兰锻造之都,县委书记张文斌信心满满,瞄准法兰锻造工业4.0,逐步形成百亿元级智能锻造产业链。

  ■记者点评

  10年前,定襄县被命名为中国锻造之乡,在出远门的过程中,经历过阵痛,有过徘徊。进入新时代,县委县政府抓住命门,出台政策、优化环境,将1000多家散乱企业整合为300多家高质量发展企业,铺设200多公里煤气管道,治愈了炉火照天地、村村冒黑烟的环境顽疾,引进了“最强大脑”,构建了十大平台,形成了陆海空、铁公机运销格局,以“四条路径”实现法兰锻造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自由锻工艺向模锻工艺升级,由低端法兰向高端法兰转型,法兰锻件产品逐步进入航天航空、船舶、军工、核电四大核心领域;由法兰向汽车、工程机械的锻件转型;由锻钢法兰向钛、铝、镁和铝镁合金法兰等轻量化方向转型;由零件向部件、整机转型,推进已研发成功的双轴智能车床、节能电机、人造金刚石压机等整机产品进入批量生产。

责任编辑:wenjinlian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