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沿黄枣林古树“焕新”

2023-11-27 来源:忻州日报

  舆情忻州11月27日消息 保德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晋陕蒙三省交汇处,属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边缘地带,素有“晋西门户、秦晋要冲”之称。

保德冯家川万亩枣园。保德文化局供图

  “民保于城,城保于德”——建县历史逾千年的保德县,依飞龙山为屏障,临黄河水为襟带。西隔黄河,保德县与陕西府谷两座县城对望,距离仅有300米。

  黄河流经保德,不仅让保德与府谷缔结了“秦晋之好”,也哺育了山西八大名枣之一的保德油枣。如果把黄河称作华夏民族的母亲河,那保德油枣就是镶嵌在母亲项链上的红宝石。

  “枣树是保德重要的经济作物,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铁杆庄稼’。过去农村很穷,经常就会出现为了一棵枣树的归属权,兄弟邻里争得不可开交的情况,这也侧面反映出枣树在保德百姓心中的重要性。”提起枣树,刘晓鹏有说不完的故事。

  刘晓鹏是中共保德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同时兼任冯家川乡党委书记。冯家川乡是保德油枣的优质核心产区,下辖9个村共1000多亩枣林,史料记载,这里的枣树种植历史可追溯到1400年前。

  “一穷二白的保德州,唯有鲤鱼大油枣”,康熙皇帝第三次御驾亲征葛尔丹途经保德,品尝油枣后曾留下这样的赞誉。

  “保德油枣肉厚、味甜,外表油光闪亮,内含糖分达57.9%,用手掰开能拉出3、4厘米长的丝,且维生素C含量极高。煲汤、干食都可以,民间有‘一日三枣,容颜不老’的说法。”拿着手中的油枣,刘晓鹏对记者说。

  地处北纬38度“富光带”的保德,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油枣糖分积累和着色提供了有利条件。枣树抗旱抗寒、防风固沙的特性,也让植被稀疏的高原绿意葱茏。

保德红枣。杨建安摄

  “春来枣花沾衣襟,夏日枣树撑阴凉,秋收枣香透心脾,冬夜枣茶炉前品。”一年四季,保德人与油枣朝夕相伴,油枣已融入每一个保德人的生活,它曾是“走西口”途中保德人行囊中的珍馐,也是农民待客的上品。

  三月花开,九月果香。2001年,保德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2020年,“保德油枣”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目前,保德全县油枣种植面积达7万亩,年产量约4000万斤,优质高产的保德油枣已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千百年来,枣树守候着大河,大河哺育着枣树。危机却在不经意间悄然来临,2010年前后,漫山遍野的保德油枣,陷入无人问津的窘境。

  回忆起油枣销售的低迷期,刘晓鹏说:“当时油枣产量有点过剩,市场又被其他地区的红枣品种抢占,加上自身品牌宣传力度不够,保德油枣滞销。老百姓只能拿它喂羊,或者干脆烂在地里。曾经当宝贝的枣树,也没人打理。”

  “枣实百年一登,树龄千载不朽”,在冯家川乡的黄河岸边,连片枣树犹如绿色大川,“枣川”之中,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枣树共有384株,其中700年的7株、500年的52株。每到秋天,这些老根虬枝的百年枣树硕果累累、盈枝待摘。

  如何让古树焕发新生机,成为保德之问。

  刘晓鹏告诉记者:“从2021年开始,我们已实施和正在实施两期项目,包括‘冯家川乡康熙枣园油枣品牌开发暨古树认定保护开发示范项目’及‘百年古树群综合管理项目’。在摸清家底、保护好祖辈留下的枣树财富基础上,提升保德油枣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

  以“保德油枣保护开发示范项目区”为核心,保德县相关部门先后对接了国内农艺专家、专业营销设计团队,对乡域内古树进行认定、修葺维护、科学管护、土壤改良,同时对保德油枣区域品牌进行整体规划设计。

  为延续“百里枣花香”的盛景,保德县积极推动枣树矮化密植、新品嫁接培育。目前,已有70多种经济价值高的红枣品种,在保德油枣树上进行嫁接改良,优中选优后陆续向全县推广种植。

  “枣林、黄河、古村落,这些都是保德的财富。我们计划利用现有资源,在油枣深加工基础上,实现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让游客们来保德不仅吃得到甜枣,还能看得见美景,品得到乡韵。”谈及未来,刘晓鹏还有很多想法要付诸实施。

  大河浩荡、润泽古今。站在黄河岸畔的康熙枣园,看水映枣红、一川锦绣,那正是保德县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绝美画面。(任重 郎麒)

原标题:中央媒体关注忻州 | 保德:沿黄枣林古树“焕新”

责任编辑:侯慧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