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2-03-31 来源:忻州日报


飞龙山俯视县城全景

  舆情忻州3月31日消息 2021年,保德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勇争先、攻坚克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保德县易地搬迁新居

  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强化运行监测调度,推动经济稳中有进、稳步提质。全县GDP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22.1亿元,同比增长19.3%,增速排名全市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9%,增速排名全市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25亿元,同比增长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58亿元,同比增长1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59亿元,同比增长16.1%;财政总收入完成28.47亿元,同比增长3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5323元,同比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0293元,同比增长11.4%。全县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后发优势凸显。

  坚持把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同步发力、互促共赢。全年产煤2444.47万吨、发电79.48亿度、煤层气抽采4.95亿方、产水泥151.2万吨、产金属镁7320吨。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增加值达到30亿元,同比增长7.8%。发展网上销售企业65家,电商交易额达到1.88亿元。精准落实减税降费惠企纾困政策,全年累计减税降费1.94亿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624户,同比增长6.8%。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3.44%、31.85%。全县转型发展在夯基垒台中积厚成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迈出新步伐。

  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机制体制、政策和工作“三个衔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监测对象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惠民社区党委荣获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安排产业项目资金8300余万元,支持发展规模种养加产业。村级光伏电站收入4772.11万元,户用光伏电站收入1135.59万元,荣获全省2021年度光伏产业帮扶成效评估优秀县。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产业集群产值增量达到3.83亿元,增速达到83.9%。脱贫人口就业奖补资金发放973万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发放4076.65万元。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清理各类垃圾废弃物1.5万吨,拆除视觉污染设施113处,整修坑洼路面、隔离带和绿化带142处,绿化美化1561平方米,清理村庄街巷“四堆”3759处,农村户厕改造600座,农村“六乱”整治工作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举措和贯彻新理念、抢抓新机遇的重要手段,全年部署10项牵引性改革和20项重点改革任务,申报自主改革任务4项、试点示范项目7个,改革成果拓展明显。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积极开展企业招商、精准招商、市场招商,招商项目169个,总投资1434.6亿元,签约项目64个,总投资336.5亿元,已开工项目41个,总投资26.6亿元,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更足、活力更强。


美丽乡村

  坚持保护治理双向发力,空气、水、土壤三大领域同步推进,完成清洁取暖改造4228户,二级以上优良天数303天,占全年比例83.24%。“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培训12596人,城镇新增就业207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58人,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元,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80元,门诊费用实现跨省异地直接结算。保德中学二本B类以上达线248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职业教育持续全市领先,“双减”工作扎实推进;启辰中学投运,招聘补充特岗教师65名,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持续深化,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79元。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50余场。供水管网延伸改造工程全部完工。筹资2778万元解决了县属困难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508名职工欠缴10余年的集体部分养老保险费问题,让退休干部职工及时享受退休待遇。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持续完善中高风险地区入保返保等重点人员管控措施,持续加强预警响应、流调溯源、核酸检测、物资储备等能力建设,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5.2万剂,完成全员核酸检测1次,全县持续保持“双零”目标。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生态建设

  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伟大建党精神激发奋进力量,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持续开展行政审批“五减”专项行动,优化审批流程,推进便民利企服务,全县各部门行政权力事项审批申请材料平均减少56.2%,审批时限平均减少85.1%,优化办理涉企许可事项212项,政务服务中心新址正式启动运行,840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集中办理,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体验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保德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紧紧围绕市委“336”战略布局和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五个新保德”战略目标,紧盯“五个突出”要求,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为牵引,以“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宗煤炭物流集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三项示范建设为抓手,努力在“产业转型、乡村振兴、城乡建设、改革创新、生态富民、民生幸福”六大重点领域全面提升,打牢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基础,确保今年经济稳定运行、社会大局安定和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在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围绕产业转型,坚持不懈调结构、转动能,构筑现代产业新支撑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着力稳产保供,促进优化升级,推动绿色发展。煤炭产业要在稳存量、扩体量、提质量上做文章,积极推进煤矿产能核增,争取年内煤炭产能达到3000万吨,推进煤炭洗选行业升级,提升矿山发展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推进煤电机组节能降耗、供热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引进建筑高层次人才,提高本地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要以建设全市新型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和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为引领,形成固废处置、生态修复、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条。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服务业体系。

围绕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抓投资、稳增长,夯实经济发展新基础

  强化项目谋划储备。聚焦“六新”突破、“两新一重”、产业转型、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一批质量高、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全年项目谋划储备额保持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倍以上。精准实施长板招商。立足资源禀赋、空间区位和产业基础,瞄准呼包鄂榆、京津冀、雄安、成渝等重点地区,强化园区主引擎作用。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和招商图谱,招引一批头部企业、“链主”企业,鼓励“链主”以商招商、集群招商、产业链招商,不断锻长板、补短板、固体系,延伸产业链条。年内完成招商引资签约总额120亿元,新签约招商项目当年开工率达到50%以上。扩大项目有效投资。计划推进基础设施、产业项目、社会民生方面项目70个,总投资25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4亿元。强化项目保障服务。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项目走、工作跟着项目走,创新规划指标管理使用方式,强化项目建设“七个一批”闭环管理,对项目建设年度任务实行“五账”管理,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围绕市场主体,全力以赴扩总量、提质量,挖掘经济增长新潜力

  放宽市场准入。推行国家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用事业、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全年净增“四上”企业20个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个以上,新增市场主体1700户左右,到2025年全县市场主体达到2万户。强化政策支持。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和省、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23条”措施,深入实施入企服务专项行动,持续在为企业“减免缓帮扶替”上下功夫。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在软环境上下硬功夫,把握“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的“三无三可”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证照分离”改革、“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围绕城乡融合,久久为功抓产业、强基础,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全县953户2015名重点监测对象实现监测帮扶全覆盖,确保全县以季动态监测率达到100%,监测对象纳入率达到5%以上。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落实好产业项目规模占比55%的硬性要求,加强衔接项目资金资产监管,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发挥好驻村帮扶和定点帮扶作用。创建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省级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1个省级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引领全县乡村振兴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特优高效发展现代农业。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34.6万亩耕地红线,新建高标准农田0.52万亩,确保全县种粮面积稳定在33.79万亩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1.26亿斤以上。扎实推进有机旱作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六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巩固好光伏发电、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益农惠农产业效益,持续擦亮红枣杂粮区域公共品牌。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强化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推进城市道路、水电气暖管网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互联互通,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围绕创新驱动,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新活力

  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深度开展省校合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支持多元化、多领域的发明创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迈出科技强县新步伐。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补考”“赶考”一起抓,将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标准化综合改革五大改革事业向纵深推进。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深入打造山西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忻州面向陕西、内蒙的“西部门户”,积极融入黄河几字湾战略经济区和晋陕蒙黄河金三角经济区。主动对接国家、省、市重大战略,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把装备制造、煤层气、铝镁加工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作为承接重点,创优环境,搭建平台,吸引更多的优势企业、优质资本、优秀人才,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融通发展。

围绕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护生态、优环境,绘就美丽保德新底色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企业生产能效提升、电力供应体系优化、新能源开发利用力度,探索建设用能权初始分配和有偿使用交易制度。加快推进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校园、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治理。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和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加强空气质量检测,强化移动源、扬尘、城市面源污染防治和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清洁取暖改造,深化区域联防联控,推动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快水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置再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利用。

围绕民生事业,尽心竭力惠民生、增福祉,顺应美好生活新期待

  持续推动就业增收。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防返贫监测对象、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大力推动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提质发展,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增效。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巩固完善规范全民参保、养老服务、社会救助、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商品房供应结构等制度,健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发展慈善事业,提升残疾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加快建设健康保德。深化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繁荣发展文旅事业。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快媒体深度融合,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完成全域旅游规划,构建文旅融合新格局。

围绕安全稳定,毫不放松守底线、防风险,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线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把好“四个关口”,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三管三必须”实施细则,坚持“543”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分类分级监管和安全监管专员制度,加强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压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强化现场管理,加大安全投入和培训,建设本质安全企业。驰而不息加强社会治理。全力做好重要节点维稳保障工作,守好“三个不发生”底线。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社会治安管控,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气象、地震、科普、史志、档案等工作,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责任编辑:石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