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市老年新闻文化学会践行积极老龄观之社会意义

2022-04-15 来源:原平之声

夕阳文化潮 滋润大地春

一一浅谈原平市老年新闻文化学会践行积极老龄观之社会意义

  舆情忻州4月15日消息 看流“金”书名,赏铺“金”封面,读藏“金”作品,忆铸“金”历程。在2022年元旦佳节姗姗而来之际,一本由历经十五个春秋岁月洗礼的原平市老年新闻文化学会主编的,近48万字的建会十五周年纪念文集《流金岁月》,吸引了广大会员与读者的阅读兴趣。笔者作为该书编委会主任与学会创建者,自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特殊的感慨洋溢心头。我总是在想,学会那一项项多姿多彩的活动,一串串创业创新的故事,一宗宗可歌可赞的成果,让我们体验到乐龄人生设计、精神富养品味的质量与意义,感受到老有所学所乐、文化自信有为的力量与价值。

学会名称之初衷

  十五个春秋的学会创业之路,既是一场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与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融为一体,践行积极老龄观的大演练、大实践,又是一道传承中华文化、养育家国情怀、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大行动、大风景。我们学会的名称,跨越了新闻与文化两条战线,在众多社会群团组织中颇为罕见,却彰显与见证了我们创业、发展、壮大的特点与优势。

  回眸2006年7月初,我正值从市新闻通讯社社长岗位上退休第三年,在自己领办的文化平台上编办《原平信息桥》报。为了顺应更多老年文化人的期望,为了把“小组“性的老年新闻文化团队做大做强,扩建为一支较大 的“队伍”,起名时我就考虑,要让新闻与文化携手并进,双栖发展:一是缘于自身职业感情和四十多年来兼容新闻与文学的爱好,手头又办着一份报纸,身边还有一批热爱新闻的老通讯员;二是鉴于新闻与地方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及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接近性及其喉舌功能的重要性,操作起来也得心应手;三是新闻作为一条纽带,更有助于文化活动、文艺创作贴近现实、扎根生活、吸纳地气,更有利于发挥文艺“两为”服务的功能。于是,我就征得时任市委有关领导的同意,并在他们的支持与见证下,创建了原平市老年新闻文化学会。

  学会成立十五年不断发展壮大的生动实践证明,这条路子走对了。新闻行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融入了文化,丰富了文化,携手同行、双栖推进,相得益彰、共创繁荣,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与战斗力。比如学会组织会员们走进重点工程火热现场,走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第一线,走进脱贫攻坚前沿阵地,进行采风采访,体验浓厚氛围,既得到了生动翔实的新闻素材,采写了消息、通讯等新闻稿件,进行了及时的宣传,又激发了文艺创作的激情与思路,创作了一批诗词、散文、美术、书法等文艺作品,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两端笔下生花,奏响了时代主旋律,传递了精神正能量,描绘出改革新画卷。

积极老龄之风景

  原平市老年新闻文化学会,后编为市老干部大学新闻文艺班,作为一个以退休干部为主体的老龄文化团队,学会党支部与学会领导“一班人〞,积极带领广大会员认真落实忻州、原平两级市委老干部局打造“人生设计”品牌和“快乐老干部、汇集正能量”“乐龄人生风景线“的工作方略,大力践行文化养老、快乐养老理念,通过开展一系列健脑健心健身、丰富多彩的教学、采风、创作、联谊、编著、朗诵、演艺与扶贫、助学等社会活动而产生的“催化剂”“胶粘剂”作用,同学同乐、共创共享,䠀出一条践行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并以学习养老、文艺养老成就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乐龄人生大道。2007年以来,学会先后荣获中共忻州市委、忻州市政府颁发的“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表彰和原平市有关部门表彰的“老龄工作优秀品牌传媒”“‘双强六好’示范党组织”“群众文体活动示范团队”等荣誉称号,以及全省鞭杆拳比赛集体项目金奖。

  在课堂教学中健脑长智、与时俱进——学会在老干部大学的课堂上定期组织授课,聘请学有专长的老师,分别为会员(学员)们讲授党史、新闻、散文、诗词、书画、曲赋、古文、楹联和老年养生等课程,在疫情防控时期还开展线上教学平台,并印发了网课教材。此外又开展了文史讲座、创作交流、文化联谊、作品研讨等活动,在学欲兴趣中快乐养老、增长才智,使大家的思想觉悟、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一些原来的文化艺术门外汉也渐渐走进能写会画的文化圈,成为刮目相看的“文化人”。

  在采风活动中感受地气、丰富生活一一学会经常带领会员们开展基层采风活动,迈开双脚去企业、学校、农村和工地、古迹的现场上、群众中体察与了解火热的生活。同时与同泽中医医院、金色童年小红帽儿童摄影部等五家企业建立文化合作关系,开展文企互动,又跟市内外多家文化团队进行了眹谊交流。这样,让会员们亲身感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两个文明建设的强劲脉搏、生动场面,又愉悦了身心,焕发了大家的创作热情,丰富了创作题材。

  在内设组织中发挥爱好、尽兴尽乐一一学会在下设新闻、文艺、书画、朗诵、武术、演唱等组织中,分别吸纳一批有其爱好与特长的会员,随时组织起来切磋技艺,或写或书,或画或诵,或练或唱,并深入企业、学校、农村、社区,开展诗词朗诵、书写对联、演唱慰问、练拳健身、才艺展示等活动,既传播了新时代精神文明的种子,又在愉悦身心中滋润了城乡文化,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武术组会员还参加了全省鞭杆拳大赛活动,并荣获三金、三银、一铜奖誉的骄人成绩。

  在网络平台上展示作品、互动交流一一学会专门开辟了会员微信群和《心灵文化家园》公众号,以此为阵地,供大家随时发表自己的作品与文化信息,并提供了学习欣赏文友们作品的窗口。特别是精心编辑的《心灵文化家园》,办得图文并茂、异彩纷呈。那专设的课业、诗文、书画、楹联、沐心阁、新闻采风、文海拾贝、网海汇锦、会员风采、分会活动和大美原平赞起来等10多个栏目,别具风格,各显特色。大家在这一平台上各秀新作,吸取营养。火热的文化园地点燃了大家的生活热情与创作激情,激励会员们把学习与创作也当作生活的重要元素,利用更多的时间挥洒笔墨,自觉以写作充实生活、以文化扮靓时光蔚然成风。

融入社会之影响

  原平市老年新闻文化学会的260多名会员,原来约有80%是新闻文化圈外的普通干部职工,如今都拿上了颇有文化味的会员证,扬眉吐气地成为学智能、讲文明、写诗文、会书画的新时期文化主人翁,走进了充满文化自信、颇有文化作为的大队伍。这支队伍的发展壮大与社会活动,这支队伍的创作成果与精神风采,在各自的家庭、社区,乃至社会产生了很大的文化辐射能量,在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乃至媒体舆论界得到了普遍关注,进而释放出以文化人、以文兴世的巨大精神力量。

  首先是在学会自身层面,逐年中陆续将原来热衷于打牌、玩麻将,习惯于无聊守宅耍手机,或串门子闲拍、坐在向阳湾湾石台上谈天拍地打嘴仗、肯抬杠的闲老头,通过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聚拢到了文化的旗帜下,融入了文化娱乐、文化养老的生活方式新常态,进入了由追求经济、物质延伸到追求精神、文化的新境界,改变了传统的老年生活取向和价值追求。

  其次是会员家庭层面,由于会员大多是一家之长,他们的文化言行,在自己的家庭中产生了显著的感染与引领带动作用。他们得闲抽暇写文章、吟诗词,时而带着孙孙外甥讲故事、背唐诗,在带头钻研、示范引导的潜移默化中,树起了文化家风,增加了文化元素,浓厚了文化氛围。大部分会员的家庭渐渐踏进了文化家庭、文明家庭的门槛。许多骨干会员还带动邻居或朋友的家庭成员加入了学会活动。

  第三是在新闻与文化艺术层面,学会成立之初就创办了具有省颁准印证的全市第一张民办报纸《原平信息桥》,并试水社会发行报刊改革,创办了晋北首个山西晚报县市发行站,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同时统筹出版了全套40多本著作的《天涯丛书》,圆了30多位作者的出书梦,托起一道全省县市级罕见的集团军出版的靓丽风景。据统计,光近三年来,会员们就先后创作发表了新闻、散文、诗歌、书法、楹联等各种作品3万余篇(首、幅),一件件都歌颂了真善美,弘扬了主旋律,传递了正能量。分设15个栏目的《心灵文化家园》公众号,先后编发570多期;学会编辑出版的《秋实》《笔耕夕阳霞满天》等四本会员作品选集达210多万字。特别是《流金岁月》一书,更是全方位反映了学会的发展历程与创作成果,被誉为“一道乐龄人生文化风景线”。还有210多件作品跃上《中华诗词》等省及省以上刊物;175件新闻文艺作品获忻州市级以上评奖;38名会员出版各类书籍125本。还有58人加入了山西诗词学会,43人拿上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证,80多人成为山西省作协与全国性文学、文化、艺术学会会员。

  第四是社会影响层面,由于学会的会员中有不少人曾是新闻文化战线上的骨干,他们以自身才干和创新意识,带头创建文化团队,为全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学会原副会长王文奎2008年带领农村中一批散曲爱好者组建了全国第一个农民散曲社;原副会长王登峰创办了原平诗词学会;亢银中创办了原平农民书画协会;赵宏斌创办了原平民间艺术研究会;侯林生创办了音像服务中心,并陆续出版了10本民间故事系列著作。一位曾经活跃在学会文化平台与《原平信息桥》报社的文化学者杨晋生,领衔组建了《原平故事》团队。近三年中,学会通过组织100多次基层采风活动,跟5个企业开展文化合作关系,还与市内外多家文化团队开展联谊互动交流活动,以及多次组织参加扶贫助学、爱心公益与文化下乡、文体赛事活动,为原平建设文化强市和社会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源源活力,发挥了较大的带动与推进作用。会员们创作的大量新闻、文艺作品,不少篇目跃上省、市报头版、头条,或中央、省、市级文艺报刊与网上,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从而奏响了舆论宣传与文艺创作的时代强音。特别是王文奎创办、邢晨带领的原平农民散曲社成为全国弘扬优秀传统散曲文化,并震撼全国散曲领域的靓丽品牌,又带动全市成为中华诗词学会表彰的全国第一个“中华散曲之乡”与“全国诗教先进单位”;杨晋生《原平故事》团队办得风生水起、热火朝天,七年发表原创故事性文章近三千,出版图书达十部,成为原平人耳熟能详并享誉忻州市文化领域的一个文化品牌。

  一个由杨爱英会长、刘兴良书记、王树青秘书长等“一班人”带领的,名不见经传的原平市老年新闻文化学会,以其十五年来茁壮成长、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不光在老年文化团队发展上以其聚合力、生命力、战斗力,展示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一道积极老龄“风景线”,而且在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上以其软实力、影响力、带动力,铸就了一支文化自信、星火燎原、助力全市的社会文化“先锋队”。

责任编辑:韩乐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