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优秀基层党员黄秀珍:拉祜山寨“守护人”

2020-06-05 来源:人民网-社会频道

  眼前的黄秀珍,瘦小的身躯罩在一件宽大的迷彩服里,头发整齐地梳在脑后,扎成一股麻花辫。为了方便在乡间奔走,常常穿着一双朴素的黑布鞋,看上去简单利落。

  这个有着24年党龄的拉祜族妇女,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金水河镇南科村委会联防村民小组长,自1987年担联防村妇女主任开始,她已经为村里的大事小事操劳忙碌了33年。虽然只是芝麻大的“官”,她却干得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怠慢。

  2019年6月24日凌晨2时许,一场突发洪水裹挟着数十吨重的山石冲进南科村,上百户村民房屋受损,20余户村民的房屋被全部冲毁。然而,不幸中的万幸是,全村800多口人在黄秀珍的及时预警和组织下,全部得以安全转移,成功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如今提起她,当地村民都感激地说:“黄大姐真是咱们老百姓的好干部,她救了全村人啊!”

黄秀珍(左一)在临时安置点发放救灾物资

  灾难来时 她舍下小家挽救全村老少

  联防村曾是远近闻名的拉祜族村寨,风景秀美,民风淳朴,潺潺的南科河水轻柔流过,哺育着一方儿女。

  每到汛期,黄秀珍总是尽责地承担起“防汛员”的角色,时刻注意着南科河和周边群山的动静,为全村百姓的安危“站岗放哨”。“县里经常组织我们村干部参加防汛知识培训,我肯定要站出来尽好职责的。”作为金平县土生土长的拉祜族人,黄秀珍对这方山水再熟悉不过了。因此,在她看来,扛下这份责任也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2019年6月,大雨接踵而至,不停地冲刷着金平县连绵的群山。24日这天,大雨持续不断,越下越大。“水流的声音是轰隆、轰隆的,跟以前的响声很不一样。”黄秀珍的家就在南科河畔,凌晨2时,她听着不停呜咽的河水声,敏锐地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不安和焦虑促使她在深夜独自出门查看。撑着伞,打着手电,黄秀珍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南科河边。此时,奔涌呼啸的河水早已涨过了桥墩警戒线。“不好,洪水要来了。”危急之下,黄秀珍急忙转身往活动室跑去。可没想到,她才打开灯,拿起广播的话筒准备预警时,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色。瞬间,灯黑了,电停了。

  听着屋外肆虐的风雨声,黄秀珍紧张极了。此时的整个联防村民小组135户、547人,再加上南科小学的289名师生等超过800余人正在睡梦中,形势万分危急。“一定要把大家都叫起来!”容不得多想,黄秀珍冒雨向村子跑去。她一边拨通了南科村村委会主任普小荣、王琼仙老师的电话,让他们赶快通知群众和师生紧急转移,紧接着,又拨通镇领导的电话作了简短的预警汇报。她边说边跑,很快就来到村口最近的农户家。“快醒醒,快醒醒,南科河发洪水了,快带上全家老小到高处的龙凤村,找那里布朗族兄弟姊妹去。”“快叫上其他人一起走……”黄秀珍加快语速,大声地重复喊着。敲门声、喊叫声从一家传递到另一家。短短10多分钟,全村人都收到信息,迅速开始撤离,相互照应着往高处的龙凤村疾步走去。

  还没到龙凤村,就听见身后一阵轰隆隆的巨响震彻山谷,夹着泥土巨石的山洪从南科河上流倾泻而下,淹没了村庄,黄秀珍的家也被滔滔山洪夷为平地。

  到达龙凤村清点完人数后,看到村民们一个不少地安全撤离,黄秀珍这才从紧张的情绪中松了一口气,任由泪水夺眶而出。“太好了,所有人都还在。”

  “你当时不害怕吗?”

  “后面怕,但当时是不知道怕的,那时候心里只想着这是全村人的命啊!没有多余的心思去考虑自己,就不觉得怕。我是党员,又是村干部,总是要站出来的。”黄秀珍的话不多,却句句都是从心窝窝里淌出来的。而那句“总要站出来的”,是她说得最多的话。灾难面前,黄秀珍就是用这样一种朴素的信念,实践着一名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灾后重建 她带领群众重振生活信心

  受灾之前的联防村,可谓是生产蓬勃发展、村容干净整洁、乡村治理有效。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自来水通到各家各户。从村委会办公楼、学校、卫生室、农贸市场,到商铺、宾馆、饭店和客运班车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灾难前后的对比,让痛失家园的联防村村民一时间丧失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家没了,但人还在。只要人没事,我们再努力,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联防村一定会恢复往昔的风采。”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黄秀珍一边语气坚定地安慰着乡亲们,一边迅速组织联防村党员群众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挨家挨户清除房内淤泥、清理街道、建盖临时安置房,忙碌在受灾和安置点现场。

  村民们见黄秀珍忙得像个陀螺,总会关心地劝上一句:“黄大姐,我们自己来,你歇会儿吧!”“不用不用,这种时候我肯定要站出来和你们一起的。”黄秀珍一边说着她的“口头禅”,一边快步朝前走去,她要去看看大家的安置房中还缺点啥。

  随着抢险救援工作的结束和后期过渡安置工作的逐步推进,金平县委、政府决定把联防村135户村民分别安置在南行五队、龙凤村、南行新寨、沙罗4个安置点。半个月后,100多套活动板房建成,所有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大家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是时候带领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了!”黄秀珍一琢磨,将从前的“党群义务护村队”重新组织起来,带着大家打扫安置点公共卫生。“最近,村里栽的木薯都成熟了,要组织大家积极稿生产,让产业发展不受影响。”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黄秀珍想得最多的是尽快找到一条能发家致富的出路,带领全村都富起来。“联防村非常适合种植热区作物。”黄秀珍介绍说,村里通过邀请专家作指导,积极动员号召等多项措施的实施,全村已累计发展香蕉、甘蔗、香灵草等经济作物近两万亩,联防村民小组实现了全村整体脱贫,人均年纯收入突破7900元。

  “黄大姐是大家伙的主心骨,只要有她在,我们心里踏实。”村民白光明说,村里的大事小事,在黄秀珍那里都能被当做“大事”来办,党的各项工作就这样一点一滴落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赢得了全村的信赖。

  疫情当前 她尽心尽责守护边疆群众

  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时间很快来到了2020年。黄秀珍又在着急着、操心着一件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大事。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各地都加紧戒备严防严控。地处中越边境的金平县也丝毫不敢懈怠。“大家注意了,这些天不能出门,出门要戴口罩,大家不要聚在一起玩,都各自待在家里。”村广播里,黄秀珍已不是一天两天用拉祜语为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了。鼠年新春以来,黄秀珍几乎就没在家吃过一顿安稳饭,即便身体抱恙时,在相隔数十公里的龙凤村、南行伍队、新寨、沙罗村4个灾后安置点,仍能听到她的声音、见到她的身影,有时一天的行程加起来竟能达到30多公里。

  “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事。我是一名老党员,又是村里的‘老干部’,肯定要站出来的。”黄秀珍说,疫情防控时间紧,任务重,为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让村里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村民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了解各类疫情防控知识,她必须要求自己这么做。“我们这里虽然边远,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联防村不能再经受灾难了。”

  朴实无华的话语后,是一名党员用赤胆忠心,舍己为公书写在祖国边境一线最硬核的使命担当。又一次,黄秀珍把责任扛在肩上,冲锋在前,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组织各方力量,动员各族党员群众,在村口设置关卡,严防严控出入南科村委会的车辆及人员,迅速展开了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立春过后,黄秀珍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各项措施的同时,利用农村青壮年不便外出务工在家的机会,积极动员,让群众抢抓时机进行春耕,既保证疫情防控,又不误农时。

  “党和政府为我们拉祜族群众做了很多事,我们自己也不能掉队,也要争气。”黄秀珍说,86公里的进村道路,是党和政府修给南科村的“生命线”;龙凤村的布朗族同胞曾住在深山老林里的“窝棚”里,是党和政府把他们“请出来”过上好日子……在感恩的同时,黄秀珍也下定决定要做一个心里装着群众、想着群众的好干部。

  “只要大家需要,叫一声黄大姐,我就站出来咧!”入党24年来,黄秀珍从未停下过脚步,一颗心永远贴在群众的脉搏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车安达)

责任编辑:吕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