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就是找到每一位员工的“使用说明书”

2021-01-15 来源:百家号

  管理者和员工构成了一个企业的人员组成,分工的不同导致了劳资双方不可能站在同一个角度去看问题,管理者总是希望可以上下一心,让企业可以多赚一些,而员工则更加在乎自己的工资,并不会把精力放在企业的盈亏上面。

  无论是出于对人的善意还是从对公司赚钱的角度出发,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还是很愿意让员工“成长”的。一家有想法的企业,总是会一方面招聘来更有能力的员工,另一方面试图通过一些“再教育”手段去提升既有员工的能力与信心。

  然而,事情往往并不会按照企业管理者的思考方向去发展,从合理的角度来分析——如果一名员工真的可以懂得老板的意思,真的可以像老板一样为企业思考,那么他会不会自己去开一家公司呢——优秀的管理者,是不是应该放弃“统一思想高度”,而把精力花费在让员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呢?

  有人会把管理者形容成企业的大脑,而把员工形容成企业的肢体,来说明企业管理需要管理者来安排好员工的执行工作;但是在《风营销》当中,我曾多次提到,只要是工作层面的东西,无论是合作伙伴还是员工,我们都要进行“工具化处理”。

  “工具化处理”的延伸,就是“工具化管理”。实际上管理者和员工并不是“大脑”与“四肢”的关系,大脑虽然可以决定、指挥四肢的运动,但也会受制于四肢运动所带来的环境改变。管理者则不会如此,管理者不仅要去设计、管理、监督员工的执行,同时,管理者也要时刻思考、选择、进入……企业所应该进入的环境。

  你不可能用刀子梳理头发,也不可能乘坐电脑桌飞到火星,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是有其需求性与合理性的,每一样工具也都有它独到的价值。工具是材,人才是才,比较有名的一个案例是就是《史记·孟尝君列传》中“鸡鸣狗盗”的故事:

  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白裘,值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便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着,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为鸡鸣,而鸡尽鸣,遂发传出。出如食倾,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鸡鸣狗盗之徒”,说起来确实“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当把他们中的一个当作“偷盗狐白裘”的工具,另一个当作“让函谷关鸡鸣”的工具,不仅把他们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最重要的,是达到了孟尝君想要达到的目的,这才是团队整体所需要的结果。宾客们看不起这两个人,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这两个人的“使用说明书”,用时下流行的词汇,就是:打开的方式不对!而孟尝君的做法显然是对的!

  管理不应当是员工的工作,所以,当员工在执行方面出现问题,管理者应当先从自己的工作角度去思考——是等待员工提升到更高的层级,还是按照员工的既有能力来分配、安排工作。一个成功的企业,并不意味着它所拥有的都是最顶级的人才,而是表明了这家企业找到每一位员工的“正确使用方式”!

责任编辑:刘丽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