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中的大智慧

2019-06-09 来源:今日头条

  春山博士说,提高学习能力,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充分发挥进取心、忍耐力和创造力,都与脑内吗啡的分泌息息相关。可以不过分地说,把人生的一切活动向好或坏的方面管理,完全取决于大脑会分泌出多少脑内吗啡。组织也一样。一般认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其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同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这些方面的表现相当令人失望。从观念上来说,中国企业以为,创新依赖精英,质量和服务来**度和流程。精英难觅,质量和服务又通常被中国企业看作“务虚”,因而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事实表明,形成上述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是组织环境的支持水平。组织环境就是组织中的文化、人文氛围和相互关系。和谐的组织环境,友善的工作氛围,积极的企业文化,都能使组织产生更多的脑内吗啡,增强创造力、协作性和效率,形成高水平的创新、质量和服务能力。应该说,依赖组织的脑内吗啡,远比依赖个人精英和生搬硬套的制度流程更能为企业带来核心竞争优势。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组织的脑内吗啡呢?春山博士认为,人的左脑主管概念、数字、逻辑等功能,右脑司主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象等功能。以左脑为中心生活的人,是以计较得失和愉快与否的任性情感为人生价值观的,所以分泌出来的激素几乎都是肾上腺素类的斗争激素,这些激素使自己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无法发挥协作性、创造性和高效率。中国企业的主要管理方式,乃至唯一的管理方式,就是目标设定加业绩考核,这是典型的得失心表现,只能促使企业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而失去活力。放眼望去,哪家中国企业不是上到老板下到员工,从清晨睁眼那一刻起,便因业绩指标而感到压力山大,抑郁狂躁,惶惶不可终日,何暇创新、协作和高效! 相反,脑内吗啡由右脑主管。组织环境完美、相互关系和睦等相当于企业的右脑活跃,会产生更多的脑内吗啡,增强组织的创造力、协作性和效率水平。企业家被认为是企业的大脑。因此,企业家表现为善用组织的左脑还是右脑,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类激素还是脑内吗啡,决定着企业的健康、长寿和竞争力水平,企业家于此不能不知。

  注意力向内,激发组织的脑内吗啡,强调理念层次的建设已被西方企业视为管理的无上法宝。而中国企业却仍然停留在注意力向外,左脑思维和强调器物层次的水平上。中国企业家对于这些法宝不仅难以理解,甚至经常嗤之以鼻,视其为书生之见,不务实。原因何在?答案是:中国企业家缺乏大智慧,无法窥测企业管理的真谛。何以缺乏大智慧呢?原因是大智慧来自清净心,而中国企业家普遍具有的是浮躁心、狂躁心、急功近利之心,当然不能获得大智慧。因此,欲求企业管理的大智慧只能从修炼清净心开始。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心灵篇》中提出了U型学习曲线。U型左端是“观察! 观察!观察!与世界融为一体”,这是学习的起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对事物的深入观察和理解;U型底部是以“静修和反思的方式呈现当下,让内心的觉知呈现出来”,即佛法中的“正念”或“四念处”中的“观心念处”;U型右端是“以自然流露的方式迅速行动,实现收获”。圣吉说,学习的重点是U型的底部,即清净心的修行;春山博士亦认为清净心是获得脑内吗啡的最佳方式,是克服企业家浮躁症,开启智慧的关键。圣吉的观点与佛家修行很相似。佛云“定能生慧”,“定”是清净心,“慧”是大智慧,佛家称为根本智。根本智是从人们的清净心中流露出来的,并非学习所得,所以圣吉说“以自然流露的方式实现收获”。根本智获得后,相应的正确做事方法(佛家称为后得智)便很容易获得,正如《遗教经》所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目前越来越多的西方企业已经减少甚至取消了以往为高管人员设计的形式繁多的业务培训,转而向其提供静修培训,如瑜伽、冥想、静心式会议等,力求开启高管人员的大智慧。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培训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果,竟为企业在短期内带来了优异业绩,其功效远非传统培训可比。

  当然,清净心修炼讲得最为精辟的还是儒家和佛家。儒家经典《大学》中的名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修炼的宗旨。以俗谛来说,“止”可以理解为“止欲”,即不要贪大求全,急功近利,也可以理解为目标,企业应该有一个长远的经营方向和愿景,即战略目标;“定”即注重主业,稳健经营,不可朝三暮四;“静”即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安”乃不浮躁,不气馁;“虑”即智慧;“得”即收获。修炼的重点在“定、静、安”的过程,这叫修“因”,也叫“因行”,“得”对于企业来说,即是目标的达成。世上之事,有因才有果。遗憾的是,现在许多企业通常都省略了这个“修因”的过程,将“止”设定在短期财务目标后,即希望通过各种命令和奖惩考核,直接达到“得”的结果。短期来讲,企业可能会如愿以偿,但却牺牲了通过修炼而培养长期竞争力的机会,这是没有大智慧的表现。

  本论坛曾经讨论过如何用一句话概括国学管理的实质,结果很多人选择了中庸。依鄙人之见,不能说中庸不对,但若结合企业管理,中庸并不准确。梁启超先生说,“儒家哲学,范围广博,概括起来,其功用所在,可以《论语》‘修己安人’一语括之;其学问最高目的,可以《庄子》‘内圣外王’一语括之。做修己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内圣;做安人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外王。至于条理次第,以《大学》上说得最简明。 《大学》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修己及内圣的功夫;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安人及外王的功夫。” 梁先生一席话道出了中国文化中管理的精义,即真正的管理,是管理自己,不是管理别人。所谓“修己”就是企业家的修炼之道,“安人”就是和谐的组织环境,“治平”即是企业的发展壮大。“修己”是因,“安人”和“治平”是果。企业家如何修炼呢?“致知、诚意、正心”是重点,按照王阳明的解释,就是“意无所欺”,“心无所放”。六祖慧能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后开悟,“应无所住”就是清净心,“而生其心”就是生出大智慧。欲开大智慧,只有修炼清净心一途。

责任编辑:baizhiyin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