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需要简单有效

2018-11-02 来源:微信公众平台

  如今的职场,充满着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的喧嚣嘈杂。如果追剧,表面看起来在非常认真努力的学习,会很累还没有好的效果。其实,管理不需要花式表演,需要的是简单有效。真正的管理牛人,很多是把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非常普通常见的管理知识去实践,去总结,把零碎的管理经验总结成系统的管理理论再去反复实践,精益求精的实践,把细节做到极致,做出常人很难做出的管理效果,而不是坐而论道少行动。

  现在很多企业不缺理论,如果真的缺理论,可以请咨询师辅导解决。很多企业缺的是创新精神和精益思想,营造这种企业文化氛围是一个长期的非常艰难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多数企业是贴了标语,在喊口号,实际工作没有彻底落地。

  标准化管理是管理的基础之基础,是各种管理工具发挥效果的基础平台。如果企业进行了标准化的管理,各项工作都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和数据,员工就会有了明确的各种绩效目标,就不会茫然。企业以标准和数据引导员工每天精确一点点,每天优化一点点,每天收益一点点,只要这种精益思想长期坚持下去,企业管理一定会有进步,会在不知不觉中完善了企业管理。

  能不能持续坚持的关键是领导的核心作用,企业副总必须有精益思想,必须严格自律,必须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其实,企业管理比较简单,就是学习标准,制定标准,执行标准,反思总结,绩效激励的过程。我微信公众号有一篇专门讲企业标准化管理的PPT。

  管理资料标准化,管理流程标准化,作业标准化,质量管理标准化,绩效管理标准化(不要误以为是绩效考核)。领导多一点耐心,集中团队智慧,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慢慢把这些标准建立起来,实现标准化管理。领导在现场培训和监督,反复抓,抓反复,让员工从知道标准的标准化管理逐渐养成遵守标准,养成标准化的作业行为的知行合一的规范化管理。

  多开会多培训只能让员工懂得标准,但员工不一定会完全遵守标准。所以,从标准化管理到规范化管理这个过程,不是单纯多开会多培训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领导长期的现场监督和引导,这是领导的领导艺术和职业素养修的炼过程,是一个简单但需要不断重复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在给企业做管理诊断中经常发现,很多企业热衷于高大上的理论,今天学习绩效管理,明天学习阿米巴,绩效倍增系统,精益化管理等等管理工具,投资不菲的去学习各种管理工具却不真正清楚这些管理工具是不是自己企业需要的?因为不重视企业的管理基础建设,企业管理还没有具体管理标准和管理数据,甚至都没有专业专职的管理会计还在高喊精益化管理。学习了很多管理工具之后,把自己的企业变成了企业管理理论研究院,不断折腾,损失很大却茫然无措。其实,管理没有那么复杂,从基础做起,从标准化管理做起,循序渐进就好。

  把统计数据对照绩效标准

  企业如果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岗位都有了类似这些最基础的绩效标准,定期检讨这些标准,咬定标准不放松,引导和迫使所有管理者都重视标准化,要求每月进步一点点。节省的钱变成奖金,亏损的钱要赔偿,以绩效标准来优胜劣汰,让神吹者和滥竽充数的管理者裸奔。

  如果管理者都关心自己的绩效,不提高绩效就会亏钱甚至被淘汰,你看看这些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和执行力会不会变好?你看看他们会不会想破脑袋去想办法突围?

  有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工资水平明显低于行业水平,管理团队失去了工作积极性,真正的成本可能比账面看得见的工资成本要多的多。但这没有关系,因为企业没有标准,没有管理会计,老板只知道工资成本,看不见管理隐形成本,心里就不会烦,不会焦躁不安。

  为什么很多企业副总完全有能力却没有做标准化管理体系呢?这和企业老板的观念有很大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企业对厂长副总的要求只是短期的绩效目标,就是保证质量,按期交货就是合格了,如果能控制成本就是优秀了。而企业对管理体系建设这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绩效却没有要求。人都会趋利避害,既然企业没有要求,何必没事找事呢?

  一旦完成了标准化管理系统,所有的管理都有了标准,所有的管理活动都在数据监督之下,所有的成本都一目了然,隐形成本也是那么耀眼了,老板看数据就可以让管理者裸体,这对管理者是很危险的。所以,主动积极建立企业管理体系的高管少之又少。再说,企业没有要求呀,或者只是老板口头说说而已,老板没有要求做出实际方案和工作计划。老板都没有重视的事情,何必引火烧身呢?每次出现问题或开会,多找一点理由和客观原因,说不一定老板还参与讨论呢。只要能把老板绕进来了就好了,反正都是老板说的。

  没有重视管理基础建设,老板希望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希望画饼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执行力,嘴皮子都说破了,效果好不好呢?

责任编辑:baizhiyin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