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媒体专业网络服务公司杂感
这让我想到一个非常关键的理论概念的建设。互联网进入移动智能通讯终端时代,激发了互联网产业向纵深发展,培育起了公众信息预制代理产业,眼前这个公司正是一个,但是他的产业链并非我们想像的单纯,他竟然是专为政府提供服务的,因为组建公司的核心人员都是报纸出身,虽然干软件了,对政府和媒体的长期配合关系还是非常熟悉的。政府关心什么,我提供什么,关心网络安全,我提供安全信息,网络安全保证;政府关心地方领导工作成效,只要规定出关注哪个级别的人员,网络可以定时定员提供活动可视化数字形象信息,干了什么,干得怎么样。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文字可以提供详细的归类形象信息。媒体也是,希望了解自己的报纸哪篇文章受到社会关注,哪篇文章被关注最多,以便论功行赏编辑记者,这里都能显示的清清楚楚。
报纸媒体的公众信息预制代理形成了完整的供需关系,支持了完整的商业模式。谁能出资,我就能提供你要的信息,因为公司这里已经将这类公众信息,完全纳入自己网络采集存储处理传输系统。虽然不是全部,但是全国大约1480多家报纸这里收集到了1300家,估计在中国是绝对的大咖了。因为国外类似公司建立了联盟,这家企业是其中唯一中国的媒体网络专业服务企业。
然而,问题也随之产生:中国的报纸彼此转载文章,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毕竟中国报纸依靠老百姓掏钱购买生存的没有几家,大都是机关单位用经费购买的报纸,本身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商品。这和西方完全不同,按照西方的市场逻辑中国的很多报纸早就该倒闭了。但是他们没有,不仅没有倒闭而且很多报纸活的的很滋润。于是一个问题出来了,这种非市场化的媒体相互之间转载文章能够说明什么?毕竟报纸编辑之间:你的文章我看,我的文章你看,和普通读者都在看,不是一个概念。而且其中最重要商业消费的信息那部分才是最有商业发展潜力的?而这家企业毕竟可以把网络上的所有信息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进行某种筛选、整理和归纳,这不仅有报纸出现在那里,未来的空间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扩展到其他介质领域,图片的、影像的,只要是网络上的。本人以为不把这个事情想清楚,恐怕这个事业都很难成长。
我们不能事事学西方,但是西方的媒体市场化程度确实比我们高很多,他们的报纸订阅户、他们的广告送达户,都不是我们能比较的,但是他们号称新闻自由,实际上受财阀控制,无法披露真实社会现实。中国媒体并不受任何企业控制,但是有宣传纪律,有报道编辑方针,虽然我们保证了向社会披露真实现实,报纸订阅、广告市场化程度确实不如西方。但是,毕竟是全部报纸的绝大部分,中国报纸总数量1480份这是公开的数据,目前看大部分属于国家出版总署管理的,当然该公司这1300多份哪些属于这个范畴,可能有出入,但是1480的1300这是绝大多数的一个量了。从统计学上说已经具有了相当的代表性。而且,网络进入移动智能通讯终端时代,手机自媒体带来了社会舆论的另一个终端网络世界,从单纯技术上说:只要是文字的网络公司都可以搜集、整理、根据要求进行分析处理。这可是一个中国目前非常难得的信息资源池了。
要知道,中国的信息产业尤其报纸媒体信息的产业化在中国是非常落后的。我们从来没有过一个公司可以以这么大的量来处理报纸媒体上的信息。在西方很早就有人剪报纸,利用报纸上的信息做各种经济判断,政治判断,甚至军事判断。在二战期间形成非常完整的情报工作,在商业领域不少大的财团企业更是频频出手形成商战的情报来源。当然这都跟西方市场经济上百年不断积累改进,慢慢形成信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有关。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前一直实行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一直作为情报工作,由专门部门负责,实行军事化管理,完全与市场无关,因此产业化程度可以想见。如今,一个网络公司以这种形式实现报纸媒体情报转为商品,实在是非常的惊人。
这让我想到,其实他还有巨大发展空间,比如根据自己的搜索实力不断推出属于自己的市场信息研究成果,打包成型,卖给有关企业,真正以品牌方式成为商品,服务社会各界,不仅是新闻报道,也可以研究各种时尚的流行趋势,各种消费的热度形式,各种趋势的走向预测,各种社会组织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要知道在我国所有广告公司都希望有人提供广告效果评估这类商品,过去苦于没有人能够有有效手段,形不成足够的商业模式,如今不是了。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成就。我愿意把这个事件作为中国商业信息商品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责任编辑:lid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