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飞入千万家

2019-11-01 来源:浙江日报

  斑马线旁,“红马甲”们挥动手中的小红旗,文明劝导,引导市民走文明路、开文明车、做文明人,营造文明礼让之风;

  田间船头,宣讲员们深入浅出,用“百姓话”化“繁”为“简”,以“身边事”化“虚”为“实”,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党的声音;

  文化礼堂里,一支支“红色文艺轻骑兵”用歌声、用舞蹈播撒新时代文化种子;

  ……

  在舟山,像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融入老百姓的生活。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举措。

  今年以来,舟山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特别是定海区,作为全市唯一的省级试点县区,全面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搭建平台、组建队伍、塑造品牌,从城市到乡村,“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三级组织架构,加强改进农渔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用行动回答了文明实践“在哪做”“谁来做”“怎么做”等问题,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浸润百姓生活。

   扎根 连点成片打造文明实践“特色阵地”

  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哪做”?有阵地才有根基,有活动才有活力。

  走进定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个以“德行定海山 文明我在行”为主题的展厅跃然眼前,展厅里摆放着定海区各个志愿者服务队伍的照片及其区块分布图。面积不大,却涵盖了全区文明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互动体验等功能。“经常有志愿者服务团队来这里搞活动。”定海区文明办工作人员介绍道。

  在各镇(街道),非遗文化传承基地、三毛文学体验集、“百姓之家,文明驿站”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站、文明实践点也随之建立。

  马岙的“一把扫帚”是不少舟山人熟知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之一。走在马岙街道青巷,便能看到立在墙角的“一把扫帚大家扫”微民约木质牌,木质牌上印刻着用舟山方言约定的“和睦邻里、爱护环境”的公约,上面还有附近居民的签字承诺。木质牌两侧都有一个小门,里面摆放着扫帚和簸箕,供村民清扫自家庭院和街巷使用。

  马岙村党支部副书记林凯华介绍:“提出‘一把扫帚大家扫’的口号,除了引导村民保持自家院落的干净外,也进一步灌输了‘隔壁邻居自家人’‘上门来的都是客’这两个文明理念。”

  签字亮相、守约践诺、文明行动……“一把扫帚”文明实践点搭建起来后,村民们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践行着微民约,村环境卫生大大改善,村民和邻里、游客的关系也更加和谐。

  其他镇(街道)同样整合当地资源,搭建起具有特色的文明实践点。如双桥街道,将木偶戏引入文明实践所中。

  当地的紫微“侯家班”布袋木偶戏是舟山较为活跃的木偶戏剧团,也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街道综合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3楼,有一间布袋木偶戏工作室,里面摆放着各种造型的布袋木偶、锣鼓等。“我们邀请了木偶戏传承人侯雅飞定期来为社区里的爱好者进行培训上课,目前已经有10多位爱好者定期聚集到这里进行唱腔、操作等学习。”双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小沙街道则打造了以三毛文学体验项目为主的文明实践所,集合三毛祖居、三毛主题公园、三毛会客厅、庙桥社区文化礼堂,打造一条三毛文学体验路线,让游客可读、可看、可赏、可写,同时,打开文化礼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让三毛文学体验之旅更加生动、更富体验性。

  岑港街道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开设了“百姓之家,文明驿站”。街道利用文化活动中心的乡村书房、全民健康中心、文化展厅、多功能厅等功能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形式多样的阵地和平台,连点成片,实实在在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也扎牢了文明实践中心的根基。

   浸润 “海味”宣讲团用“土教材”讲活“新道理”

  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才有生命力。

  不久前,定海区干览镇龙潭村的微言说理讲堂里,人头攒动。往内望去,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坐在其中,正用一口地道的舟山方言,围绕“礼赞新中国 奋斗新时代”,结合农村实际,讲述新时代的变迁。他的每句话通俗在理,围坐的老百姓们听了,不时拍手表示赞同。

  这位讲师叫严贤丰,是干览镇薪火宣讲团的负责人。他的团队目前共有10名草根宣讲员,并配有一支由40名文艺表演志愿者组成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宣讲小分队。近年来,这个宣讲团以“乡村强音”“身边故事”“红色剧场”“百姓课堂”等形式,“学授说演育”齐上阵,定期下村企、入田间、上船头、进文化礼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将党的政策、先进文化传递给群众,发挥了宣讲凝聚人心、服务发展的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baizhiying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