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金控"产业投行" 助力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党十九大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目标。中国妇女十二大号召广大妇女建功新时代,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在乡村振兴第一线贡献巾帼新力量。
海尔认为,扶贫应当“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造血不输血”,产业发展始终是扶贫的关键与核心。由此,海尔集团旗下物联网金融平台首创 “产业投行”模式,为农业产业链提供融资、融商、融智的服务,解决农业及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一过程中,海尔不以资金、物资为扶贫主要手段,而是提供创业的机会和创业的平台,让农民都能亲自参与到脱贫致富的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这是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愿景所在,也是海尔精准可复制的“产业投行”扶贫模式的精髓。
肉牛生态助力精准扶贫
宁夏的一个移民村,土地贫瘠,生态脆弱,经济发展落后,当地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现象严重。比如老马家,以前夫妻双双外出打工,3个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管。
2016年,海尔产业金融与当地某肉牛养殖企业达成合作。采取肉牛托管模式,实现企业和农户共赢。这种模式的操作方式是:农户自筹小笔资金用于托管肉牛,牛只在企业集中饲养,海尔产业金融为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管理、设备引进等众多服务,农户可优先到企业参与养殖工作,这样,既有养牛分红又有工资。
宁夏某肉牛企业养殖基地。图片来源:海尔集团
通过海尔产业金融的带动,该肉牛企业直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1500多户,涉及6个村镇5000多人。间接精准扶贫,也就是企业通过向周边购买饲草料,雇佣员工等形式,带动贫困户约2000户,涉及15个村镇约6000人。
这样一来,通过肉牛托管,家乡的就业创业机会增多了,村民不需要背井离乡,就有稳定的工作和分红,可以带着家庭摆脱贫困,孩子也可以享受父母的陪伴。
玉米生态带动产业升级
如何让地里的玉米获得好收成,这一度让济宁市梁山县馆驿镇红星村的农民刘某很发愁。他在家乡承包了300亩土地种植玉米,却因信息不对称等种种原因无法实现增收增产,种玉米始终赚不到钱。然而,在加入海尔金控的玉米产业链后,刘某的难题迎刃而解。
加入玉米产业链平台以后,刘某获得资金以及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通过平台赋能,每亩地盈利大大增加。他和妻子算账后发现,他的300亩地玉米每亩盈利提升了13%,家庭收入得到明显提升。
事实上,这种增值增产的背后,是海尔金控“产业投行”模式打造的链式信用生态。去除上百家中间商,建立以合同为基础的信用增值体系,通过打通产业链纵深,实现从化肥到种植到深加工到销售四维信用经济的闭环,构建出玉米产业生态圈。让农民知道下游加工厂商需要什么,按需生产;让柠檬酸、味精、玉米油等深加工厂商能够追溯原材料质量,确保产品销量,最终带来生态圈各方的共赢增值。
“产业投行”模式也在多地区得到了复制以及推广,并形成集群效应。参照该模式,从玉米产业链复制出棉花产业链、酿酒产业链、化肥产业链等,合计覆盖的农民7000多户,土地30万亩,该土地占济宁梁山、汶上两县流转土地的62%。
海尔的“产业投行”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溢出效应。据统计,这一模式共带动全国16个省/自治区,15052户贫困家庭的52036人实现创业脱贫,其中包括很多的农村女性劳动者。
在湖南湘西,外出打工多年的爸爸妈妈回到了家乡养牛,几位小朋友终于圆了自己的团圆梦。图片来源:海尔集团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评价“海尔金控提出的“产业投行”是直接对应到实体经济的产业,包括农村区域、基层的创业创新活动,都可以纳入到产业投行创新活动的覆盖面之内。”
产业投行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效益同样显著:造血式的产业投行脱贫不仅带来家庭收入的提升,还带来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从根儿上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农村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肩负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海尔在承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出了一条可复制的模式。
责任编辑:baizhi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