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府区游邀红薯为啥这样好
舆情忻州8月4日消息 头戴一顶旧草帽、一双鞋上沾满了泥。7月28日,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研究员张红梅顶烈日、冒酷暑,蹲在忻府区董村镇刘家山村种薯生产基地,观察红薯叶片,判断种薯生长情况。
同在董村镇的游邀村,近3000亩红薯田碧波翻滚,绿叶下面的土壤中,红薯生长迅速。游邀村村委会主任、种薯大户苏全虎正期待着张红梅培育的头一批种薯如期收获,盘算着明年的育苗计划。
2019年,忻府区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甘甜红薯之乡”,游邀红薯功不可没;2021年,游邀村(红薯)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游邀村民因种薯致富,游邀种薯带动全区种薯,游邀红薯成为全国品牌。
游邀红薯为啥这样好?
科技赋能,红薯种植优质高产
“自从张老师来了,俺们村的红薯种植就成了气候。现在红薯品质好、产量高,一亩地比过去多产2000多斤!”苏全虎在地头对记者说。
育苗
苏全虎口中的张老师,就是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研究员张红梅,她也是山西农大玉米研究所生物育种课题组负责人。2016年,张红梅带着团队来到游邀村,从此游邀村的红薯种植就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游邀村一直有种植红薯的传统,但因为品种老化产量低,亩产不足3000斤。张红梅团队扎根游邀村,3年收集全国50余种优质红薯品种选育试验,先后选定了“济薯26号”“烟薯25号”“西瓜红”3个品种推广种植。这些红薯品种不仅品相好、甜度高、品质佳,而且在技术团队的支持下采用脱毒薯苗,亩产可达5000斤以上。
现在,张红梅团队与苏全虎成立的忻府区红又甜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红又甜合作社也成了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甘薯试验示范基地,今年又被评为绿色食品红薯标准化生产基地。
从事农业技术研究30多年的张红梅不仅在品种筛选方面有一套,在新品种选育方面更有真功夫。为了培育更优质的红薯品种,张红梅团队早已在海南同步开展了杂交选育工作。
“袁爷爷”的故事告诉人们,选育新品种是如何屡败屡战、旷日持久。“南北穿梭”是张红梅团队育苗工作的真实写照,“每年9月,我们把红薯苗寄往海南育种基地,年底再飞往海南进行杂交试验。”张红梅说。
农忙时,张红梅把自己当成农民,把红薯看成自己的“孩子”,常常奔忙于田间地头。农闲时,她又和团队“宅”在所里整理资料、分析数据、做育种实验。正是因为有了专家团队的助力,游邀红薯才迎来了优质高产的“春天”。
干部引路,红薯种植规模化机械化
游邀,当地人称“牛叫”。苏全虎是土生土长的“牛叫”人,当兵复员回乡后,一直和土地打交道。后来他当了村干部,便寻思着要让“牛叫”有真正“叫响”的品牌。
“张老师在我们村搞的第一块试验田,就在我的红薯地里。”作为村干部,苏全虎胆大心细。心细是说,他了解游邀村种植红薯的传统和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土质好、昼夜温差大,相同的红薯品种在游邀村皮更红、肉更甜。胆大是说,初次推广试种“济薯26号”,苏全虎就种了100亩,当时村民们对这个新品种不了解,都抱着怀疑的态度,连苏全虎的妻子也不理解。
“新品种推广肯定有难度,咱是村干部,咱不带头谁带头?”苏全虎说。随着“济薯26号”的丰收,苏全虎的收入比以往增长了许多,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植新品种,到第3年,全村超过70%的薯农都种上了新品种。现在,全村除了“济薯26号”“烟薯25号”“西瓜红”,还引进了“哈密”等新品种。
红薯产量和品质提高后,“牛叫红薯”在市场上愈发吃香,全村红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在稳定在3000亩左右。今年,苏全虎又扩大了规模,种植红薯200亩。
村里红薯种植上了规模,苏全虎又在现代化农业上动脑筋。他率先购买3台农机,包括红薯栽苗机、旋耕机和起红薯拖拉机,实现了红薯播种、收获全程机械化,不仅节省了人工、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效率。
如今,苏全虎成了“牛叫”村红薯种植的“土专家”、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在他的带动下,靠着科技指导、品种引进、机械化作业,红薯种植成为全村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牛叫红薯”也成了响当当的品牌。
链条延伸,红薯种植提档升级
层峦叠嶂的苍龙山青翠欲滴,山脚下的土地顺着山势层层叠叠。苍龙山下,有张红梅精心挑选的40亩种薯生产田。
苏全虎和村民们打理红薯秧苗
种薯生产对环境要求比较高,周围300米内不能有蚜虫、白粉虱等病虫害。经过一番考察,张红梅把生产基地选在了刘家山村苍龙山脚下。这是她头一年搞种薯生产,意味着董村镇乃至忻府区的红薯产业由种植向前延伸了两个环节。
早在2019年,苏全虎便将红薯产业链向前延伸了一个环节——建了8个育苗大棚,去年光育苗收入就有10余万元,但种薯一直从外地购买。为了再延伸产业链条,张红梅着手种薯生产,这样一来,苏全虎便可以在本地购买种薯。张红梅还计划在忻口、原平等地种植种薯,扩大生产规模。
销售环节,游邀村的薯农一点儿都不担心。“每到起红薯的时候,马路边、田垄间,经销商的车排着队买红薯,20多天就全部卖完了。”苏全虎说。
去年,游邀红薯平均亩产5000斤以上,每斤价格最低0.8元,最高涨到了4元,苏全虎预计今年的红薯行情会更好。
对薯农来说,红薯贮藏是个头疼事。贮藏红薯最合适的温度为11℃—16℃之间,不少农民在冬天只好把红薯堆放在住人的土炕上。今年,游邀村开工建设了红薯贮藏窖,占地近6亩,可贮藏红薯800余万斤,预计年底可建成。
贮藏窖建成后,将由红又甜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牵头管理,一来可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来可调节红薯淡旺季销售。“春节期间,每斤红薯还能再涨3至4元,是一笔很不错的收入。”薯农老张满怀期许。
有了贮藏窖,游邀村的红薯种植再次提档升级,红薯产业有了延伸的基础。下一步,苏全虎将在红薯深加工、精加工上做文章,计划开办红薯加工厂,制作红薯干、红薯淀粉等。
产业兴则乡村兴。游邀红薯“老树开新花”,忻府区“中国甘甜红薯之乡”的红薯产品香飘万里。
责任编辑: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