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故地的反贫困决战:革命老区忻州脱贫攻坚纪实

2020-12-28 来源:上观新闻

神池县八角镇川口村 30 MW 光伏扶贫项目

  古人说:“病有标本”,“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忻州各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诠释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本质要义。

  面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千古困境,面对贫困村多、小、散、穷的根本顽疾,忻州把“整村搬迁”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举措,将“挪穷窝”作为解开深度贫困“死结”的突破口,集中力量打攻坚战。

  赵家洼村是吕梁山深处一个小村庄。由于战乱和饥荒,从宁武、河曲、静乐等地逃荒的人们迁居于此,掘土而居,刨食谋生。随着外部社会环境渐好,年青一代又陆续迁出,2017年全村只剩6户13人,其中5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几乎都是留守老人。

  在晋西北的大山里,散落着上千个这样的山庄窝铺,有的甚至是“一户村”“一人村”。耕地大多在山坡上,广种薄收。过去几十年的扶贫工作解决了大部分人的温饱“两不愁”,真正摆脱贫困,难的是要做到“三保障”。

  当地算过一笔账,按照国家的扶贫标准,要让赵家洼这样的村庄实现饮用水安全、公交车通达、动力电接入,完善一应公共设施建设,花费相当于重建一个新村,没有上千万元投入是不可能的。

  当一方水土无法养活一方人,与其在贫困中煎熬,不如彻底挣脱束缚,谋划另一种生存方式。2017年,忻州市将797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列入整村搬迁计划,其中,岢岚县将包括赵家洼在内的115个自然村列入整村搬迁计划。

  70多岁的赵家洼村村民刘福有搬到了岢岚县城边上的广惠园新村。新居比原来的三间老屋大得多,家具家电都已配备好。小区里健身设施、医院、学校一应俱全。登上城外山坡俯瞰,县城里最大、最整齐、最漂亮的建筑群就是这一片移民搬迁安置点。

  岢岚县县长侯俊生说,易地扶贫搬迁不是把农民“赶”进楼房,而是围绕“人、钱、地、房、树、村、稳”7大问题实施的一套复杂系统工程,任务非常艰巨。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旧村拆除复垦、生态修复整治、产业就业保障、社区治理跟进“六环联动”,是“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保障。

责任编辑:魏志梅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