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菩萨顶大铜锅的传说

2020-09-13 来源:五台山云数据网

  在五台山,有一个地方,是香客敬香必拜的圣地,是游客观光必游的地方,那就是菩萨顶。菩萨顶位于台怀镇中心地,位于显通寺北侧的鹫峰上。从峰下仰望,菩萨顶前一百零八级陡峭的石阶,如悬挂在空中的天梯,上面是梵宫佛教,琼楼玉宇。

  爬完石阶,平台之上立着一座四柱三门的木牌楼。牌楼两旁竖着两根高高的旗杆。牌楼之后是山门。

  山门两边厢房的红墙上,分别开着圆形窗户。有人说这种布局恰似龙头:牌楼的正门是龙口,旗杆是龙角,厢房壁上的圆窗是龙眼,而那长长的一百零八级石阶,则是龙吐出的舌头。这几句话,形象地概括了菩萨顶山门前的布局特点。

  菩萨顶大体上可以分为前院、中院、后院三个部分。

  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等。两旁,对称地排列着钟楼、鼓楼、禅院等。主殿居中,高大雄伟;配殿位居两侧,左右对称。全寺建筑的布局不但中心突出,而且壮观恢宏,加之红柱红墙,金色琉璃瓦,更显得金碧辉煌,富贵豪华。其形态,其气魄,一点也不逊于皇家宫室,真是一派佛国仙境的景象。

  从菩萨顶的中院西角门出来,沿着整洁的石阶下去,可见西边有一长潼重新修葺过的禅房。与禅房相对,有一处院落,便是菩萨顶的后院。该院古朴静寂,大体上保持着原有的旧貌。院子打扫得很干净,但院中所铺的石板却是历朝历代的古人脚踩过的古物,虽不如新铺的路面美观,但却让人易生怀古之幽情。院子很宽旷,三间南房里面放着声名远播的大铜锅。

  目前,房内共存放着三口大锅。靠东的锅台上安着一铜一铁两口锅,铁锅靠里,铜锅靠外。靠西只安着一口锅锅,最大。这口最大的铜锅铸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01年),直径2米,高1.06米:那口较小的铜锅铸于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直径为1.70米,高1米。原来这里放着四口铜锅,除了最大的那口铜锅是明代铸造,其余三口铜锅均是清代遗物。

  明朝万历年间,菩萨顶曾是一座绵亘一里多长的大寺院。寺大了僧人就多,便铸了四口大铜锅。后来寺院小了,僧人也就少了,自然这口大锅也就不常用了。每年腊月初八用一次,向民间施舍粥食一天;每年六月大会期间,由于僧人增多,使用10天。全年共使用26天,即:正月3天;四月5天;六月10天;十月3天;腊月5天。

  传说,这口铜锅很大。有一年的“腊八”眼看就要到了,要做好煮腊八粥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把大铜锅洗刷干净,因为这里腊月是滴水成冰的天气,刷锅就变成了冻手冻脚的苦差事,谁也不想干。有一个刚出家不久的小和尚,他没有尝到过刷大铜锅的苦头,就自告奋勇去干。

  于是,他就一声不吭地来到“后院”,下到锅里刷起来。锅洗刷完了,小和尚也上不来了。因锅的表面冻上了一层溜滑的冰,怎么也爬不上来,最后不得不呼救。老僧听见小和尚的叫声,知道他上不来了,递给他一条绳子。可是小和尚早已冻得手麻脚疼,精疲力竭了,哪里还有攀着绳子上来的力气呢!老僧见绳子不顶用,又找人抬来一架梯子,放进锅里,这才把小和尚拽上来。

责任编辑:刘丽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