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之西,华北的小兴安岭,五台山下五台县

2020-09-12 来源:百家号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为文殊师利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山中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南禅寺、佛光寺等百余处寺庙。因山上五峰高耸,峰顶似巨石垒成之台,称为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东台(望海峰),故名;主峰北台海拔3058米,系华北最高山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以外称台外,寺庙较少,游人罕至。

  五台县在太行山之西麓,她地处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东北部,四周与盂县、定襄县、原平市、代县、繁峙县以及河北省阜平县、灵寿县、平山县等地相邻。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县以境东北五台山得名;五台山又名清凉山、紫府山、五峰山,据《水经注》:五台山其山五台巍然,故曰五台;因五座山峰环抱而成,峰巅平坦如寺台,故名;另说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

  下辖7个镇、11个乡:台城镇、台怀镇、白家庄镇、豆村镇、东冶镇、耿镇镇、石咀镇,东雷乡、沟南乡、茹村乡、阳白乡、神西乡、建安乡、灵境乡、高洪口乡、门限石乡、陈家庄乡、蒋坊乡;县城距忻州70公里、距太原135 公里、距北京530公里,是忻州地区面积最大的县,县政府驻台城镇向前街,总面积2868平方公里,人口31.32万。

  这里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聚落。西周属并州北境,曾为北狄所居。鲁昭公元年(前541)属晋国,三家分晋后属赵国,秦统一六国后属太原郡。西汉初置虑虒县属太原郡,治今城关东北古城村,因县城西北有虑虒山,环城有虑虒河得名。三国时曾为匈奴所居,两晋属虑虒县废除。北魏太和十年(486)复置并更名驴夷县,因虑与驴音近,虒古音夷得名。隋大业三年(607)驴夷县更名五台县,因境内有五台山得名。唐朝及五代十国属代州至金初。金贞佑四年(1216)升为台州。明洪武二年(1216)复为五台县,属太原府;九年改属代州。清雍正二年(1724)属代州直隶州。

  1912年5月五台县直属于山西省。1913年3月设北路道,1914年5月改名雁门道,属之。1927年5月直属于山西省。1937年9月为山西省第一行政主任公署驻地。抗日战争爆发后聂荣臻领导的独立团留在五台山地区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49年10月设忻县专区,县境随属。1958年11月忻县专区与雁北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属之。1961年6月恢复忻县专区,五台县属之。1967年3月属忻县地区。1983年7月忻县地区更名忻州地区,2000年6月忻州地区改设地级忻州市,随属至今。

  县内东北高西南低,有山地、丘陵、平川等地貌,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77%;五台山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是山西省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有茹村、豆村、沟南、东冶等四个小盆地;有清水河、滹沱河、滤泗河、虒阳河等河流。这里属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因地势高、气候寒冷,素有华北小兴安岭之称;年均气温5℃,年降雨500毫米。五台县国土面积居山西省第三位,境内资源丰富,有铁矿石、煤炭、黄铁、铝矾土等矿产,其中白云岩储量7亿吨;有台蘑、台党参、金莲花、花椒、柿子等特产。农产以玉米、谷子、高粱、马铃薯、莜麦、豆类、薯类为主。盛产台蘑、台参。

  这里人杰地灵,有北方唯一的共和国元帅徐向前,有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瀛环志略》的作者徐继畲。这里位于五台——恒山——大同云冈的旅游线上,境内风光独特,旅游是五台县支柱产业,有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显通寺、菩萨顶、塔院寺、龙泉寺、碧山寺和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等名胜,据明《清凉山志》记载,东汉永平年间五台山已有寺庙建筑,相传台怀镇西侧山峰,与古印度灵鹫山相似,故将五台山第一座寺庙称作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也有唐家湾水库公园、半岛公园、湿地公园、徐继畲故居、徐向前故居、徐向前元帅纪念馆、瀛湖公园、二龙洞、古城关帝庙、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滤夷古城、驼梁、太子城等景点。

责任编辑:刘丽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