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游芦芽山

2018-01-05 来源:山西晚报(太原)

  闲来整理书柜,看到我写于1983年高中时的一篇作文《芦芽漫游》,感到当年的芦芽山,宛如一朵长在深山里的小花,散发着幽幽的清香。全文如下:

  芦芽山,也许你并不熟悉,或者根本没听说过。无论怎样,请随我去进行一次芦芽漫游!

  七月的一个清晨,我和银虎、云龙一行7人,拿着一袋窝窝头当干粮,从圪洞村向西,往黑黢黢的芦芽山而去。羊肠般的土石小路尽头,是一片草地。丛生的荆棘和缠绕的藤萝,给行路增加了难度。随着“叮咚”的流水声,一大片碧绿的“荷叶”呈现在面前。银虎说,叶儿叫波浪叶。每人折一片,顶在头上行走,顿觉非常凉爽。过了草地,便是茂密的原始森林。走在由松树毛子和枯枝烂叶铺成的小路上,感觉脚下软软的,就像踩在海绵上一般。在林间穿行,前面出现三排平房。房子没有门、窗,墙上隐约可见标语“大批出大干,大干出大变”,和“林场知青”的落款,仿佛在给我们讲着过去的故事。

  拄着棍子,喘着粗气,迈着酸痛的双腿,我们终于走出森林。穿过一片开阔地,但见眼前石峰对峙。银虎说,快到芦芽山顶了。从窄窄的石缝,沿满是绿苔的石阶向上攀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称奇。你看:那由大大小小石块垒叠而成的石峰,有的好像倒立的宝塔,给人以摇摇欲坠的感觉;有的旁逸斜出,向沟里探望。转过一处好似刀劈般的断崖,拾阶而上。但见一石砌小庙,门上写着“龙王堂”。庙里有一石碑,写着修庙时捐款人的姓名和捐款数额。庙前有许多圆的、长的,深浅不一的石坑,有的坑里还聚着雨水。银虎说,相传以前一到天旱,周围村民都要来此乞雨。日久天长,人们硬是用膝盖在这石片地上磨出了石坑。

  站在龙王堂,可见芦芽山最高处的太子殿。殿身呈棕红色,顶端有一根好像避雷针般的铁杆。银虎说,以前铁杆上挂着许多铜铃,风一吹“丁零零”响。龙王堂与太子殿之间,由两座楼梯状的木桥相连。过了桥,来到殿前。殿门上方写有“太子殿”,门两侧分别是大大的“佛”“祖”二字,殿里有一废墟。银虎说那废墟原是太子塑像,一场“史无前例”,就成这样了。站在殿前,极目远望。脚下那尖峭嶙峋的座座山峰,峰尖突出云雾之上,酷似葱茏茁壮的芦芽脱水而出,鲜嫩欲滴,古人将此景取名“芦芽滴翠”,芦芽山因此得名。

  多年来,海拔2700多米的芦芽山,默默无闻地存在于此,迎接着人们的到来。

  如今的芦芽山,早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与友人、故人几次重游芦芽山,感到她变得更加有内涵,更加姿态万千,秀丽迷人。

责任编辑:lidawei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