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天池:中国三大高山天池之一

2018-01-16 来源:忻州在线

  

 

  神奇的管涔山,不仅蕴藏着谜一样的悬棺、栈道、悬空村和万年冰洞,还蕴藏着一个让众多帝王将相魂牵梦萦的地方、我国三大高山天池之一的——宁武天池。

  管涔山上,水源丰富,沟沟岔岔之间,溪流喷珠,飞瀑溅玉,不仅养育了汾河、桑干河,而且还向天池注入不竭的水源。《山海经·北次二经》载,“天池之山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这是最早的天池的记载。郦道元《水经注》云:“燕京山上有大池,世谓之天池”、“燕京山之天池,其水澄清如镜,静而不流”。后来鲜卑族人将这里视为神圣之地,立庙祭祀,将天池尊称为“祁连池”或“祁连泊”。隋初,隋文帝建天池祠,大业年间,建盛大汾阳宫。唐贞元年间,设牧监养马,所以才有了马营海的别称。以后陆续有了元池、琵琶海、鸭子海、老师傅海和干海的叫法。宋时,这里是宋辽两国的边境线,辽人特想据为己有,不断制造摩擦,历史上著名科学家沈括进行过专门的调停。

  一般意义上的天池是单指马营海,位于宁武余庄乡的分水岭之山巅,海拔约1900米,池面0.8平方公里,水深12米。马营海山环树合,芳草萋萋,绿柳依依;池中碧波荡漾,游鱼逐浪,群鸭戏水,蛙鼓阵阵。晴日登高远眺,茫茫峻岭之间出现一块巨大的无瑕玉璧。红日映照之下,金光四射,池水通红,耀眼夺目,古人题名“天池锦鳞”或“天池霞映”,位列宁武古八景之首。池中有天然生长的鲤鱼、鲢鱼、草鱼和鲫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是周边百姓待客的上等菜肴。每年四月冰消时的“开冰鱼”更是绝妙的美味,被视为上等补品,隋唐时是只能皇家品尝的贡品。鱼是哪里来的?老百姓不放鱼苗,鱼总有枯竭的时候。可是千百年来,一直在捕鱼、一直在吃。有专家判断,鱼只有在冷热水交汇的地方才会自行繁殖,说明池下有温泉。春天,地表温度高了,才引来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鹳,成群结队地在美丽的天池栖息繁衍。白天鹅把天池作为迁徙的客栈,流连忘返。

  广义的天池是指马营海、元池、鸭子海等众多湖泊群的总称。其中,元池的面积比较大,仅次于马营海,与马营海相距10里,它是桑干河的源头。桑干河是我国北方的一条重要河流,从天池下分水岭流出,自宁武东北方向出境,叫恢河,经朔州、大同称桑干河,在河北境内称为永定河,流过北京、天津称之为海河,最后流入渤海。

  当地百姓传闻,天池与桑干河神通而形不同,意思是池下暗通,外边看不出来。《马邑县志》云:“桑干水出静乐县(隋属静乐)之天池,伏流至洪涛山下”。为证明这种说法的真实性,历史上一些名人反复做过试验。史载,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曾用金珠串了七条鱼放入天池,之后,池内有大鲸跃起,文帝用自带的金镂缴箭射中大鲸,数天之后,有人在桑干河找到了那七条鱼和金镂箭。另一个故事在明代廖希颜所著的《三关志》里,说有人乘车游天池,不料遇上大风,将车辆刮入池中,后来车轮在桑干河找到。两个故事印证了这种说法,为此古人就把这潜通的一段河流叫做“恢河伏流”。清代有一首《游神头山》诗,便叙述了这段史实:“神头山下黄道泉,故老相传几百年。天池飘坠车轮在,金珠又见七鱼穿。出没潜通真奇绝,混混日夜昆仑泄。”

  在宁武百姓眼里,这是一池圣水,“阳旱不涸,阴霖不溢,澄清如镜”。周边森林茂密,水草丰盛,养育了不少种类的动物,成为皇家狩猎的乐园,也是文人骚客向往的游览胜地。(王文君)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